备考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七)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湿润的青苔在雨中静静生长,茉莉在黄昏浮动它淡yǎ      的幽香……你无须涉水而行,只踱步在轻烟长巷,便可不qī      而遇一份纯净的美好。江南,粉墙黛瓦,微风细雨,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情不自jīn      地发出赞叹。

2、古诗文名句默写。

    月的阴晴圆缺,每每牵动敏感的心。“晨兴理荒秽,      ”,是陶渊明隐逸避世,沐月山抒;“我寄愁心与明月,      ”,是李白牵记朋友,托月寄情;“共看明月应垂泪,      ”,是白居易骨肉离分,望月抒怀;“      ,明月来相照”,是王维淡泊宁静,守约独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是李煜心系故国,对月伤怀;“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化作相思泪”,是范仲淹乡愁情浓,睹月泣泪;“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是苏轼携友同游,赏月怡情。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小大之 , 虽不能察           ②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己所不欲,勿于人               ④寡人      

4、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时,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么有力的“掌”重重地打击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乙】对着这灿烂的美景,康塞尔跟我一样惊奇地欣赏着。显然,这个守本分的人,要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我们继续前进,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他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一连串的飘在水中。

    【丙】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活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甲段选自名著《      》,他为我们展现大自然的小生灵们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乙段中的“我”是      (写出人名),跟随他,我们得以领略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丙段的作者是      (写出人名),他引我们结识大观园中一位位至情至性的女子。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和房客

[美国]凯·福布斯

    ①妈妈在窗外贴出“租房启事”,海德先生应租而来。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妈妈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让他预付房费。

    ②“房子我很满意,”海德先生说,“今晚我就送行李来,还有我的书。”他顺顺当当地住进了我家。平时,他好像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和善地与我家的孩子逗趣。当他走过我妈妈坐着的大厅时,总是礼貌地弯弯腰。我爸爸也喜欢他。爸爸喜好回忆迁居美国前住过的挪威。海德去过挪威,他能与爸爸起劲地聊在那儿钓鱼的野趣。 

    ③只有开客栈的杰妮大婶不欣赏我们的房客。她问:“他什么时候交房租呢?”“向人要钱总难开口,他会很快付清的。”妈妈答道。但杰妮大婶只是哼了两声,“这种人我以前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回来还是好的。”妈妈笑笑:“兴许你说得对。”她递上一杯咖啡,止住了杰妮大婶的嘟囔。

    ④雷雨天里,妈妈担心海德的屋子夜里冷,就让爸爸邀请他到暖和的厨房和我们一起坐。我的两个姐姐、哥哥尼尔斯、还有我在灯下做作业,爸爸和海德靠着炉子叨着烟斗,妈妈在洗盘子或是在小桌上静静地工作。

    ⑤海德能辅导尼尔斯的高中课程,有时还帮他学拉丁文。尼尔斯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不再求爸爸让他停学做工了。当我们做完了作业,妈妈坐在摇椅上拿起针线时,海德就给我们讲他的旅游奇遇。噢,他知道的可真多。那些美妙的历史和地理,便随他走入我们的屋子和生活。

    ⑥有天晚上,他给我们读狄更斯的书,很快,读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写好作业,海德就夹一本书来高声朗读,一个神奇的新世界向我们洞开。

    ⑦妈妈也像我们孩子一样爱听古挪威侠士传奇:“太好听了!”海德还朗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他悦耳的男低音,听起来像是大演员。即使在天气暖和的晚上,我们也不再出去玩耍。妈妈对此很欣慰。她是不喜欢我们天黑上街的。而最值得高兴的,还是尼尔斯几乎不再混到街头的野孩子堆里。有天晚上,孩子们在街上闯了祸,而尼尔斯正和我们一起听《孤星血泪》的最后一章。

    ⑧就在我们急于听完一个骑士的传奇时,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里。第二天一早,他告诉妈妈要离开。“我得走了,”他说,“我把这些书留给尼尔斯和其他孩子。这是一张我所欠房租的支票。夫人,对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谢意。”我们再也不能听他读完那个故事了。

    ⑨我们伤感地看着海德先生离开了,同时,又为能在厨房继续读书感到兴奋。那么多的书啊!妈妈精心地整理了书堆:“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尼尔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读书,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我看得出来,这使尼尔斯很自豪。

    ⑩就在这一天,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⑪几天后,开面包铺的克瑞波先生来我家,怒气冲天地喊道:“那个海德是个骗子,瞧他给我的支票,全是假货。银行的人告诉我,他早把款兑光了。”在一旁的杰妮大婶得意地点着头,那神态分明是说:“看,我不是提醒过你们了吗?你们不听嘛。”“我敢打赌,他也欠了你们家许多钱,是不是?”克瑞波不无希望地探问道。

    ⑫妈妈转过身向着我们,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尼尔斯身上,然后走到炉子边,把支票投入炉火。

    ⑬“不!”她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么也不欠。”

(1)请以“妈妈”的口吻概括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60字)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但姐妮大婶只了两声:“这种人我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收回来还是好的。”

②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 ,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3)第⑪段克瑞波的出场,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作答。

(4)小说主要刻画了妈妈和海德先生两个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结合内容分析。

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学会“拐弯”

    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有一个好心态。”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不是放弃,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方向,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审时度势后作出理智的选择。“文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和听电话。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着3年“好时光”,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这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做一件事有时也是如此,本来以为走到了失败的境地,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走向另一成功的途径。伊朗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的。当镜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他们就大胆创新,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⑤可见,人生天地间,学会“拐弯”是极为要紧的事。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

(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②-④段具体阐述了怎样做才能学会“拐弯”,请逐段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一半代表向下,右边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有什么好处?)

②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句中加点的“不仅”、“更”为什么不能删去?)

(4)文章第③段说:“人生处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请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 , 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 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 ,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 , 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 , 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 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1)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断2处)。

自 普 宁 凡 经 佛 寺 十 五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以邀余入山   书:         ②出郭,日已夕   比:      

足于惠因涧   濯:         ④辨才于朝音堂   谒: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②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4)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四、语言运用(共2小题)

1、根据以下提供的信息,请你以李明的身份写一份借条的正文。

2015年11月10日,李明的妻子生病住院,经医生诊断需要动手术,而李明此时手头正紧。第二天,李明向单位同事王小朋借了50000元钱用于妻子治病所需,李明同时向王小朋保证将在一年内归还,并同意支付银行同等利息。

2、请以“你最珍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如写成诗歌,则要求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