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7年高考地理易错题集(九)区域地理研究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5小题)
我国东部的区域差异集中表现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读“2011至2013年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城市化的发展 ②农业结构调整 ③市场需求减少 ④农业科技落后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①注意改善生态环境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③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 ④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⑤利用草场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发展畜牧业
(2)图乙为图甲中P地拍摄的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wu)源,有一古村落地形外貌竟然酷似耐克的标志,人们戏称之为“耐克村落”。其房屋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梯田环绕,从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huang)岭晒秋”。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1)~(3)题。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读我国油气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1)~(3)题。
①土地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次生盐渍化 ④酸雨
(1)①两地6~8月降水都较少,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②甲地年降水总量小于乙地 ③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④两地最冷月均温相当
(2)①线路长,气源充足 ②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
③安全性较高 ④直接输往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3)2016年2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1)~(2)题。
下图示意华北地区生态区划,不同生态区植被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区植物分布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2014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的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国内)与甲国达成收购该国拉斯邦巴斯铜矿(阴影区)项目股权的合作开采协议,与甲国合作发展铜矿开采业,产品除了供应我国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为甲国局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 )
(3)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1)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 ②国内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 ⑤保护森林资源
(3)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二、综合题 (共3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的新型建筑。
材料二 图1为漂浮房屋景观图,图2为荷兰区域略图。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饮料作物,具有喜温喜湿、怕冷怕涝、耐酸怯碱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福建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随处可见茶楼、茶馆、茶店等茶文化景观,当地茶叶种类多,质量高,名茶荟萃,有享誉中外的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品种。下图为福建省的地形和降水分布图,下表为某年福建与贵州两省的茶产业比较表。
省区 | 福建 | 贵州 |
种植面积(万亩) | 332 | 520 |
产量(万吨) | 32.1 | 10.2 |
良种率(%) | 95% | 77% |
涉茶综合产值(亿元) | 400 | 86 |
出口量(万吨) | 17.93 | 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