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5-2016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统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①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贪婪的死敌
②不用他人恳求
③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
④而且值得永远赞扬
⑤而且完全出于自愿
⑥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
⑦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
二、古诗词默写。(共1小题)
①子曰:“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②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⑥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⑦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⑧《河中石兽》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⑨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古人多样的情愫。其中既有朋友之间深情的牵挂,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又有对未来相逢之景的想象,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既有对统治者不顾国事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批判,如杜牧《泊秦淮》中的“ , ”,又有对人生哲理的形象感悟,如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这些古诗至今读来,恒久弥香。
三、阅读理解(共3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王冕者,诸暨人也。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①不知其旨也 ②教学相长也
③窃入学舍 ④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一对沉默寡言人
①深山里,落叶簌簌。山崖下的老宅里,一对老人,他们坐着,相对无言。等我突然出现在门外,他们似乎才醒过来,张开没剩几颗牙的嘴,朝我无声地笑了。
②我同老人喝着用门外井水泡的山茶,时光安静得仿佛能听见井水的汩汩声。老太太留我吃了午饭。离开时,两位老人一前一后送我出门,我回头望见他们相互搀扶着,缓缓回到屋子里去。我看见房顶上有一层青苔覆盖着,青苔下面,是那些老去的时光。
③我曾经看见过一个老人,坐在老伴儿墓前,独自喃喃。一只羊,正埋头啃吃墓地边的青草。
④在一个农家,我还看到过一位老人,她至今收藏着当初出嫁时的那顶轿子。那年,老太太还是一个青春女子,她坐着那顶轿子,头上扎着一朵红花,几个乡丁抬着轿子。一个女子,就这样咿咿呀呀来到一个男人的家。我很想知道,在那个烛光摇曳的新婚之夜,一对新人,他们热烈缠绵时的耳语。那女子头上的红花,最多就戴了三天吧,而今,头上青丝,早被秋霜染白。一些雨天,屋顶上的雨声,就替代了他们曾经有过的窃窃私语;一些起风的天气,林子里穿过的风声,就是他们曾经的耳语。
⑤我在城里的父亲,70多岁了,和我母亲在一起时,常常电视也不看,就坐在一起,不说话,只有屋里炉子上正炖着一锅汤的咕嘟声。有一天,他们也是这样无言地坐着,母亲开口了:“老头子,你还记得我们去照结婚照的那天吗?”父亲笑了起来,竟有一些羞涩。父亲起身去拿出影簿,翻出了那张照片,照片上写的日期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父亲还回忆说,去城里照相的那一天,他给母亲买了一个大白馒头。母亲舍不得自己一个人吃掉,把馒头掰了一半,塞到了父亲手上。
⑥我回家,和父亲母亲常常也是这样沉默地坐着,任时光的滴答声轻轻溜走。从前常常嫌父亲母亲的叮咛嘱托木讷厌烦,人到中年,我对孩子也是这样的语气。而今,老人的叮咛也省略了。
⑦一对沉默寡言人,其实也没有天籁响起,只是相守时光落地。
(作者:李晓 摘自《工人日报》2015.10)
亘古长存的萤火
①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儿。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③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
④眼前忽然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当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对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⑤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步摇、亮丽的丝绸、中世纪的流水、戏院里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萤火虫的特殊技能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在。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⑦相比之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将与之擦肩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⑧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⑨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作者:迟子建 选自《时代青年》2015年第八期 )
四、名著导读。(共1小题)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五、写作题(共1小题)
人生是从每一个起步开始的。起步是从“零”开始的那第一步,起步是失败后又重新振作起来的那股劲头,起步是成功后又一次踏上征途的那种精神。其实起步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自信和决心,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执着和希冀。
请以“起步”为题,写一篇600—9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出现可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