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 )

A . 康有为的上书 B . 曾国藩的奏折 C . 林则徐的文稿 D . 陈独秀的文章
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放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 . 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 . 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 . 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 . 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3、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禁烟

⑥义和团运动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⑥ C . ②③④⑤⑥ D . ④⑤⑥
4、“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段话的观点(  )

A .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 . 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 C .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 . 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
5、2011年9月,巴西外贸委员会提高7种工业产品的进口关税,以提高这些产品在本国的销售成本和价格,客观上限制它们的进口数量,以维护本国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追溯历史,导致近代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使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保障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6、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使我国领土主权遭到无法挽回损失的是哪一条约(  )

A . 中英《南京条约》 B . 中俄《瑷珲条约》 C . 中日《马关条约》 D . 中俄《北京条约》
7、下列发生在新疆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②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     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④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②④③
8、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炳麟曾写有如下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下联是: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此联主要抨击的是(  )

A . 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 . 广大人民的麻木 C . 外交官员的卖国 D .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炳麟曾写有如下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下联是: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此联主要抨击的是(  )

A . 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 . 广大人民的麻木 C . 外交官员的卖国 D .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10、1840年后,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11、1840年后,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12、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

A . 《尼布楚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3、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利器之器。”以下工业,符合李鸿章主张的有(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湖北织布局   ③福州船政局   ④安庆内军械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4、晚清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的序中写到:“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实践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行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15、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 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 . 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 .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 .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16、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汉人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万国公报》。”他们谁在说谎(  )

A . 张三 B . 李四 C . 王五 D . 赵六
17、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 . 康有为 B . 孙中山 C . 陈独秀 D . 蒋介石
18、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自由、平等等思想与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发生了激烈冲突,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对此发起了猛烈的抨击,他们的阵地是(  )

A .       B .   C .        D .
19、“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 . 魏源的《海国图志》 B . 严复的《天演论》 C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D . 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0、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B . 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发挥了巨大作用 D . 北洋政府最终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1、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这段表述适合放在如图示的哪个位置(  )

A . B . C . D .
22、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这段表述适合放在如图示的哪个位置(  )

A . B . C . D .
23、“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 中共“二大”的召开 D . 黄埔军校的建立

二、判断题(共6小题)

1、1878年,左宗棠通过“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新疆全境,新疆终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

A . 正确 B . 错误
2、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京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百日维新”。(   )

A . 正确 B . 错误
3、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耻辱,它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见证了中国人的探索,洋务派在这里创办近代企业;上海也见证了中国人的抗争,工人在这里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

A . 正确 B . 错误
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

A . 正确 B . 错误
5、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

A . 正确 B . 错误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并且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和书记毛泽东。(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2、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首先发难并取得胜利的地方是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      窃取了。

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            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

1、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其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四:“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请回答:

(1)材料一中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二:1912年2月,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正式公布。国歌写到:“正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世界,世界和平永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进行“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革命思想?

(2)依据材料二歌词中颂扬了哪些时代精神?“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事件?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如图1、2所示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标志这次努力失败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如图1、2所示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 

——《复兴之路》(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