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矿石粉碎 B . 纸张燃烧 C . 酒精挥发 D . 冰雪融化
2、下列措施不能用来控制和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的是(   )
A . 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 . 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 C . 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 D . 抓好建筑工地扬尘的控制和管理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加热液体   C . 取用固体药品   D . 点燃酒精灯
4、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元素 D . 单质
5、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 B . 加铁酱油 C . 高钙奶粉 D . 蒸馏水
6、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 方便添加木柴
7、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   )
A .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 分子间有间隔 C .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分子由原子构成
8、下列物质名称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 氧化镁MgO2 B . 氢氧化钠NaOH C . 氯化锌ZnCl D . 碳酸钠NaCO3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B .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慢慢从绿色变成黑色 C .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 D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10、图是表示某瓶气体中所含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11、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缺少铁元素会患贫血症 B . 缺钙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 C . 缺碘元素会使儿童发育停滞,严重的会导致侏儒症 D .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少,但会影响身体健康
12、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 石蜡能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 . 石蜡很容易被小刀切断,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 . 石蜡燃烧时有黑烟生成,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D . 烧杯罩在燃着的石蜡上会自动熄灭,说明有一部分石蜡不能燃烧
1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 质子数不同 B . 中子数不同 C . 电子数不同 D .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4、在如图所示装置的烧杯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 该反应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C . 该气体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制取碳酸饮料 D . 图示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将实验使用后余下的药品放回原瓶 B . 进行过滤时,将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 C . 将加热后的试管放在桌面上自然冷却 D . 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16、下列有关处理火灾方法正确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泼水灭火 B . 身上衣服少量着火时立即就地打滚 C .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D . 被火困在高层建筑时从楼内电梯撤退
17、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是进行各种化学定量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称取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B . 称取药品时,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C . 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时,天平己平衡 D . 使用结束后,应在天平托盘的托架下垫上橡胶垫
18、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是(   )
A . 用热的纯碱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 用肥皂洗去衣服上沾的油渍 C . 用汽油洗去机修工手上的油污 D . 用试管刷清洗试管壁上的残渣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溶液都是均一、无色、澄清透明的混合物 B . 可以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C .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 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20、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B . a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C . 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 D .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21、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   )
A . CO B . SO3 C . SO2 D . H2SO4
22、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抗疟的有效成分,在1标准大气压、25℃时它是一种无色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个青蒿素分子中有42个原子 B .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37% C . 1标准大气压下青蒿素的熔点高于25℃ D . 青蒿素中碳、氢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2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 .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 C . 不同区域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略有不同 D .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24、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稀硫酸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B . 用肥皂水鉴别氯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C . .用水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D .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2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B . 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 ,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 CO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铁再通CO气体 D . 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滴入水至刻度线

二、非选择题(共8小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在右栏中找出能正确说明左栏物质用途的相应性质,并用线段一对一连接起来.

A.用干冰作制冷剂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在食品袋中充氮气           b.有助燃性

C.氧气用于火箭发射           c.能和铁发生反应

D.硫酸铜用于湿法冶金         d.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在右栏中找出能正确说明左栏物质用途的相应性质,并用线段一对一连接起来.

A.用干冰作制冷剂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在食品袋中充氮气           b.有助燃性

C.氧气用于火箭发射           c.能和铁发生反应

D.硫酸铜用于湿法冶金         d.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3、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工业上用氧化铁冶炼金属铁: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4、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5、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为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必须等到      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2)实验室用C装置收集气体时,必须考虑该气体       (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等的性质. (2)
A . 常温常压下能否与氧气反应 B . 常温常压下能否与水反应 C . 常温常压下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D . 常温常压下是否易溶于水.
6、回收利用废金属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某工厂利用含铜废料(含Cu、Zn及不溶于水、不参加下列反应的其他杂质)制取铜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1)操作①生成气体的反应属于      反应类型(填“化合”、“分解”、“置换”);
(2)操作②的名称是      ,在该流程中操作②过程必须禁止明火,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在整个流程中重新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进行实验.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且能被磁铁吸引,右边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形成该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确定硬质玻璃管中最后得到的黑色物质的成分,兴趣小组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阶段1:3Fe2O3+CO 2Fe3O4+CO2

阶段2:Fe3O4+CO 3FeO+CO2

阶段3:FeO+CO Fe+CO2

铁粉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铁及铁的氧化物

Fe粉

FeO

Fe2O3

Fe3O4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棕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不能

不能

据此兴趣小组认为该黑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多种情况,可能是纯净的Fe3O4、纯净的Fe、由Fe2O3和Fe3O4组成的混合物,还有可能是      (有几种情况就写几种,不同

种情况之间用分号分开,否则视为一种情况).

8、已知: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某实验小组据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用排水法能否收集二氧化碳的问题,其实验过程及结论如表:

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1

A中加入足量石灰石,并充满二氧化碳;B中盛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将10mL稀盐酸注入瓶中.

测得量实验2筒内液体体积比实验1少了约1%.

2

A中加入足量石灰石,并充满二氧化碳;B中盛满蒸馏水.将10mL稀盐酸(浓度与实验1相同)注入瓶中.

(1)实验开始时,A中充满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小组对比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发现该实验装置有缺陷,为此对实验装置B进行了改进,改进的要点是      ;改进装置后,再次按照实验2的过程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量筒内所得液体的体积比实验1少了约10%,其原因是      
(3)取实验2结束后B瓶中的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振荡,溶液变      色,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9、某兴趣小组用图一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先将广口瓶容积五等分后做上记号,在量筒中盛入足量水,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然后在燃烧匙中放足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将燃烧匙及其连带装置伸入广口瓶中并塞紧塞子,按图连好仪器.

(1)红磷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完整的实验现象是:      
(3)该小组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经常会出现瓶塞弹起甚至广口瓶炸裂的情况,于是决定改用如图二所示的装置.为尽可能避免瓶塞弹起甚至广口瓶炸裂的情况并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与用图一装置进行实验相比,利用图二装置进行实验时必须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有几点写几点)
(4)集气瓶内剩余气体       (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的性质不能由此实验得到证明. (4)
A . 通常情况下不与红磷发生反应 B . 常温常压下不易溶于水 C . 通常情况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D . 常温常压下密度比空气小.
10、秸秆是农村的常见品,平均含硫量达千分之三点八(3.8‰),燃料后,其中的硫元素转化为SO2引起空气污染.假设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规定如表所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表示).

浓度级别

标准(mg/m3

一级

浓度≤0.15

二级

0.15<浓度≤0.50

三级

0.50<浓度≤0.70

若某4m3空气恰好能与含碘(I2)5.08mg的碘水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I2+2H2O=H2SO4+2HI),试通过计算说明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