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落(yǔn)     首(qǐ)       热(zhì)     气冲牛(dǒu) B . 首(hán)      狡(xiá)     防(dī)       无动于(zhōng) C . 骗(kuāng)   骨 (hái)    慰 (jiè)     期期艾(ài) D . 褓(qiáng)    吊 (yàn)   嶙 (xún)    深痛疾 (wù)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 看了这场表演,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B . 歹徒看到自己无路可逃,义愤填膺 , 举枪射击无辜的群众 C . 品学兼优的他轻而易举地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 1.8万坚持不懈的人冒雨走到了深圳百公里的终点﹣﹣大鹏文化广场
3、请选出下列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B . 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C . 历来重视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深圳,前不久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文件。 D . 深圳市“我与读书”演讲比赛规定每位选手即兴演讲的时间最多不超过3分钟。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 . ⑤⑥④①③② B . ⑤①③⑥④② C . ①③②⑤④⑥ D . ③②⑤①④⑥
5、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 “认真复习、十分想念、不断提高”都是偏正短语。 B . 《公输》选自《墨子》,此书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C . “木材厂四周很快聚集了一群人,像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 . “文学界的三位杰出女性: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这句话中,冒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二、默写(共1小题)

1、请默写出下列诗文。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⑦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讲究词的意境幽微、淡雅敦厚,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最能体现淡淡闲愁的句子是            。同为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另辟蹊径,通过“            ”将无形的“愁”化为有形,寓情于景,构造了完整的意境。

三、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寒食后雨,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 , 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 , 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 , 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 , 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

      【注释】①寒食:即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②洗红:为花洗尘送别。③霁:雨停。④翻:反而。⑤光晃衣:衣上白光浮动。⑥白其内:穿着白色内衣。⑦去表:脱去外衣。⑧浮:罚酒。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余一小舟

拏:

      

客:

      

③寒食后

雨:

      

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

(3)【甲】文写西湖雪景,【乙】文写雨后西湖,同是游西湖,却体现了不同的人生志趣,试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又何妨

刘根生

      ①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③“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④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向着正能量靠拢。“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的盲从只会使得违纪违法绵延不断。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正是诸多“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共同熔铸出道德向上拔节、人心砥砺前行的中坚力量。好风气要靠每个人来坚守,每道“梁”都顶得住,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社会风气,才不会出现裂痕和塌方。

      ⑤“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能见贤思齐、起而行之,第二也是有价值的。

(1)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③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你在生活中也会有过“第二”的经历,请简要概述,并谈谈你当时的感受,读了本文后你有新的认识吗?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听众的演奏会

乔全荣

       ①笛声突然响起,如银瓶炸裂,行云流水般绕上楼来,钻进了我的耳朵。趴到窗台上看,原来是两个人在楼下的人行道上吹奏。

       ②两个人看起来年纪都不小了,是一男一女,许是一对夫妻。女的头发蓬乱,男的架着双拐,一条裤腿在深秋的寒风中飘荡。心中突然就似有一根弦给拨动了。我找出两个一块钱的硬币,包在一个塑料袋子里,招呼一声扔了下去。那位女的蹒跚着去捡了,抬起头来大声说“谢谢”,又回头招呼那个男的:“老头子,你给吹一个《好人一生平安》。”

       ③好人,我是好人吗?我发过誓的,再也不给任何乞丐一分钱,只是缘于多次经历的欺骗。但是今晚,突然就辛酸起来,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自己都不曾到达的柔软的角落

       ④我冲动地穿上鞋子下了楼,近距离看了,更觉得他们满脸都是愁苦。我掏出一张钞票递给那个吹奏笛子的男人,又鬼使神差的多了一句嘴:“我从不给乞丐钱的,但你不是。”

       ⑤那个男人迷茫的看着我,我说:“你是艺人,在卖艺,你吹的真好听。”那位女子早就趴下磕起头来,那男人大声喊道:“老婆子,起来!这位先生想雇我吹一曲。爱听什么,您点吧!”

       ⑥对于音乐,我知之甚少:“就随口吹一曲你最喜欢的吧。”

       ⑦竟然是一曲《春江花月夜》。曲罢,我才觉得身上的寒意,出来的慌忙,连件厚衣服都没顾上披。看出我在发抖,那吹笛子的老人说:“你上楼去,我在楼下吹给你听。”

       ⑧我说:“你们早点找地方休息吧,这么冷的天。”她倔强地摇摇头,说:“你不把我们当作乞丐看,我们就更不能拿自己不当人。您给了五十块钱,可以买我一晚上演奏的。您尽管上楼去吧,我的笛子声音清亮,您在楼上也会听见的。”我心下不忍,说我是爱听你吹的笛子,可是别的邻居也许想安安静静地看看电视剧呢。

       ⑨老人扶着拐,突然深深鞠了一躬:“那就听您的,算我欠您的,以后有机会我再吹给您听。”

       ⑩再次见到他们,已是隆冬。那天走过一条幽深的地下通道,那位残疾着身子的老爷子正闭着眼睛,盖着一床已经看不出颜色的床单,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老太太发现了我,猛然站了起来拦住我,说:“可碰到你了!”我诧异不已,几个月不见他俩更显得憔悴了。老太太说:“这几个月来,老头子一直在这一片转,说好歹有人拿咱们当人看一次,欠着一定要还上。”我说:“今天这么晚了,以后再说吧。”老太太拉着我不放手:“老头子说了,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知道有一天每一天的,早点把债还上,就是死了也心安啊!”老爷子闻声爬起来,认出是我,大声嚷道:“我还欠你好几首曲子。”

       ⑪我眼角湿润,说:“那就开始吧。”

       ⑫老爷子调了一下调,老太太大声报幕:“第一首曲子,《好人一生平安》”。悠扬婉转的笛声就在通道里飘扬、回荡起来,是那么的动情。当初看那部电视剧的时候我还小,但也常常如今天这样,被感动得满心酸楚。过道里也渐渐站下了几个人,有一位女孩掏出一枚硬币放在地上的茶缸里。老爷子停下笛子,把硬币拿出来还给那个妹妹,郑重的说:“今天不营业了,是为这位先生一个人办一场独奏。”

       ⑬我接过那位尴尬站着的女孩子手中的硬币,放在茶缸子里,说:“我包场了,但你也可以买票来听。”

       ⑭仰起头来看通道上方明晃晃的灯光,我努力睁大着眼睛不让泪水流下来。这些看似卑微的人啊,当你给他以尊严时,他能把心掏出来给你,尊严地以一个艺人的名义。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主要事件

窗台

“我”扔钱给吹奏歌曲的老头子

      

老头子为“我”演奏《春江花月夜》

地下通道

      

(2)如何理解第③段画线句子“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自己都不曾到达的柔软的角落。”

(3)第⑩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4)阅读全文,老头子为什么要为“我”“办一场独奏”?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乞丐”和“卖唱艺人”这两个称谓有什么不同?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

四、名著导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1)以上文字选自《      》,作者是      

(2)选文中“我”的名字叫       ,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      的人。

五、作文(共1小题)

1、作文:

       德国作家埃尔文•斯特里马特在散文诗集《随想录﹣﹣给艾娃》中有这样一句话:“草地上开满了鲜花,可牛群来到这里所发现的只是饲料。”在你的现实生活或阅读经历中有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请以《不同》为题,叙述一个故事,以此表达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文章以叙事为主;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作文:

       德国作家埃尔文•斯特里马特在散文诗集《随想录﹣﹣给艾娃》中有这样一句话:“草地上开满了鲜花,可牛群来到这里所发现的只是饲料。”在你的现实生活或阅读经历中有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请以《不同》为题,叙述一个故事,以此表达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文章以叙事为主;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五校联考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