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陕西省延安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一选 (共24小题)

1、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A .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

A . ⑤⑥③②①④ B . ①②③④⑥⑤ C . ④③②①⑥⑤ D . ⑥①②③④⑤
3、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 . 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 .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 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5、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其主要目的是(  )

A . 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B . 防止实验材料移动 C . 增强透明度 D . 防止水溢出
6、种植在同一片天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玉米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  )

A .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B .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C . 能够生长和发育 D . 能够繁殖后代
7、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 缺少生产者 C . 没有消费者 D . 分解者很少
8、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观察一般比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长时间 B . 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C . 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 D .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9、下列生物中,不具备有细胞结构的是(    )

A . 珊瑚虫 B . 流感病毒 C . 草履虫 D . 蚯蚓
10、生物的特征有(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⑤⑥ D . ②③⑥
1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

A . 春来秋去气候变化万千 B . 对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C . 仲夏之夜蛙鸣声声流萤点点 D . 无公害绿色果
1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决定调查一下色盲病在男女生之间患病比例的差异.他们首先必须做的是(    )

A . 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B . 如实记录调查过程中的数据 C . 制订调查方案 D .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13、在学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某同学将大写的英文字母“G”写在透明的纸片上,制成玻片标本(字母正放).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是怎样的?(    )

A . B . C . D .
14、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已知①和②是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x和15x;③和④是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40x和10x.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时,下列哪种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且视野最明亮(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5、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显微镜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B . 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体更清晰 C . 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修改 D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和表达交流
16、古人在诗句“阳春布荫泽,万物生光辉.长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中描写的景物,主要是由什么环境因素引起的?(    )

A . 周围环境 B . 湿度 C . 温度 D .
17、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瓢虫的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 . 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B .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C . 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D . 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18、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时,需要携带调查工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野外调查工具的是(    )

A . 放大镜和望远镜 B . 显微镜和载玻片 C . 笔和记录本 D . 玻璃瓶和小铁铲
19、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能有效蓄洪抗旱、净化水质 B . 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C .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不丰富的生态系统 D . 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20、生活在北极的狐与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哪种是正确的(    )

A . 捕食能力更强 B . 奔跑速度更快 C . 听觉更灵敏 D . 减少散热量,更适应寒冷气候
21、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你什么启示?(    )

A . 说明人类的科学还不够发达 B .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C . 人类可以离开生物圈 D . 科学实验总会有失败的、
22、以下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 . 大气圈的底部 B . 岩石圈的上部 C . 水圈的大部 D . 大气圈的顶部
23、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 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膨胀 B . 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 C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 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24、在如图所示的密封容器内,绿色植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潮湿土壤中生长,土壤中还有一些小昆虫,在适宜的条件下,瓶内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瓶.下列有关该生态瓶的正确说法是(  )

A . 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B . 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只有空气和土壤 C .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D . 该生态瓶可以长期放在阴暗处

二、判断题 (共10小题)

1、初冬大雁南飞主要是受温度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2、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主要是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3、显微镜视野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通光孔的大小来完成.(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4、科学探究中,水、温度、时间等都可以成为实验变量.(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5、在植物的生活环境中,只要有阳光就能正常生长.(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6、大雨后,蚯蚓爬到地面上是由于土壤中缺乏空气。(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7、沙漠生态系统严重缺水,动植物种类极少,只生存着一些极耐旱的生物.(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8、在探究活动中,设计对照实验时,能有多个变量.(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9、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是独立的,毫不相干的.(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10、使用显微镜时,室内较暗则选用凹面镜进行对光.(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 (共4小题)

1、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他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的状态下,这是实验中的      原则.

2、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影响豆苗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豆苗与杂草的关系是      .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水稻与害虫、害虫与青蛙的关系均是      

3、戈壁滩与热带雨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别,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4、在使用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光屏是      

四、综合应用 (共2小题)

1、

如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E是      

(2)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调节[C]      

(3)这台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      倍.

(4)观察过程中,将“10×”的物镜转换为“40×”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体积会      

(5)在观察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上方移至中央,玻   片标本应向      方移动.

(6)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如图2中甲转换到乙 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6)
A . 转动转换器 B . 转动粗准焦螺旋 C . 转动细准焦螺旋 D . 调节反光镜.
2、

如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东南部,位于黄龙、宜川两县交界的黄龙山林区,东西宽36.6公里,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845﹣1783米之间,总面积81753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及其栖息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誉为“世界珍禽”、“东方宝石”,已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保护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区.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重要而显著的生态功能,是黄河中游地区的“生态绿洲”,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9种,陕西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种.如此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在我国黄土高原上实属罕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      、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      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在该保护区内,如果没有      ,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如果没有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延安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