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我国著名化学家徐辉碧教授根据众多实验事实,提出了硒元素(Se)与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K2SeO4是一种含硒的化合物,其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4
B . +6
C . +2
D . ﹣4
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⑤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⑤
3、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X.则X的化学式为( )
A . H2
B . H2O
C . O2
D . H2O2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小强同学进行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为了不浪费药品,实验后将剩余药品放回原瓶
B .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飞溅,滴管应紧贴试管内壁
C . 给液体加热时,液体用量不能超过试管的
D . 点燃氢气前,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7、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8、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9、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B . 碳单质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
C . 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10、某矿声称发现一种新元素,湖南省科研所如何鉴别该消息的真伪.判断不同元素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 核外电子数不同
B . 核电荷数不同
C . 核内中子数不同
D .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20
B . 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数为40
C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
1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20
B . 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数为40
C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0.08%
1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组成的化合物是( )
A . Al2(SO4)3
B . Al(NO3)3
C . Fe(NO3)3
D . Al2O3
1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组成的化合物是( )
A . Al2(SO4)3
B . Al(NO3)3
C . Fe(NO3)3
D . Al2O3
15、“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吸烟有害健康
B . 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C . 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
D . 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3%
16、用燃烧法除去氮气中混入的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最好选用的物质是( )
A . 木炭
B . 硫粉
C . 磷
D . 细铁丝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 分子间有间隔
B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 分子分裂成原子
18、如图所示是某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I是碘元素的符号),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推测是( )
配料表
氯化钠(NaCl) | ≥98.0%(以NaCl计) |
碘酸钾(KlO3) | (35±15mg/kg(以I计) |
A . 此食盐是纯净物
B . “加碘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C . 1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35±15)mg
D . “菜未炒熟不宜加入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
19、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草料舱没有氧气
B . 草料舱是可燃物
C . 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 . 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20、在一个密闭容器里有X、Y、M、N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则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物质 | X | Y | M | N |
反应前质量(克) | 2 | 2 | 84 | 5 |
反应后质量(克) | 55 | 24 | 0 | 14 |
A . 分解反应
B . 化合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2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 )
A . Mg2+
B . H
C . O2
D . Fe
22、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 .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别
B . 将硫磺在燃烧匙点燃,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 用H2和CO2两种气体分别吹自制的肥皂泡,在空气中均能上升
D . 氧气能支持红磷燃烧,不支持红磷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氮气
23、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5.2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17.6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 . 4:9
B . 8:11
C . 10:11
D . 31:44
24、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正确的方法是( )
A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
C . 加压降温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
D . 将混合气体点燃
25、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试管甲中的气体可以燃烧
B .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 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1:8
D . 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释放的气体是 .
(2)3个水分子
(3)2个硫酸根离子
(4)氯化铁 ,
(5)汽水中常含有的一种酸 .
2、用下列物质:①氧气、②煤、③甲烷、④硫、⑤一氧化碳填空(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为防止彩色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 ;
(2)目前使用的能源多为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石油和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3)煤气的主要成分 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甚至致死.生产煤气需要大量的煤,煤中含有一定量的 ,燃烧会有二氧化硫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是引起 酸雨的主要原因.
3、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雨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 .
4、某市三名学生误入废弃的防空洞,虽经抢救,仍造成学生及抢救人员的重大伤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进入洞穴前,需要进行 实验,当证明洞内缺氧时,应携带 进入洞穴.
5、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未见的特大旱灾.为缓解灾情,有些地区使用了干冰进行人工增雨.但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因此,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1)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即可)
(2)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方法是 (不定项选择).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通入澄清石灰水 C.闻气味 D.点燃.
6、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未见的特大旱灾.为缓解灾情,有些地区使用了干冰进行人工增雨.但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因此,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7、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N2和H2中的一种或几种.先将该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没出现浑浊;再将该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其内壁有水珠生成,向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出现浑浊现象.试用化学式回答:
原气体中一定含有 和 ,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 .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 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
(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 .
(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4)自来水厂用活性炭的 性去除水中的色素,该性质是 性质(填“化学”或“物理”).
(5)目前湘江河水污染严重,河水污染的原因之一是 ,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 .
2、某有机物3.2克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 和 元素; 氧元素(填“有”或“无”)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请你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代号)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和收集O2时应选用 和 两种装置相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集气瓶中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氨气是无色有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溶于水.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铵和固体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若用此法制取氨气,其气体发生装置选择 (从图中A,B选择).
2、在一大烧杯里进行以下实验:烧杯中放置一支短蜡烛,周围放一些鸡蛋壳.点燃蜡烛,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稀盐酸,回答:
(1)看到的现象: ;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写出盐酸跟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根据实验现象,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
(4)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化学式为CaHb),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石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a、b为正整数)
3、在一大烧杯里进行以下实验:烧杯中放置一支短蜡烛,周围放一些鸡蛋壳.点燃蜡烛,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稀盐酸,回答: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15.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10.7g剩余固体.求:
(1)生成氧气多少克?
(2)剩余10.7g固体中氯化钾、二氧化锰各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