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A . 熔化 B . 汽化 C . 升华 D . 凝固
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 .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 . 路旁的树木 C .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 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3、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声速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4 m/min B . 正常人的脉搏约为60 Hz C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
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B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傍晚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6、如图所示,“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其中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手影﹣﹣﹣光的反射   B . 摄影﹣﹣﹣平面镜成像 C . 投影﹣﹣﹣凸透镜成像   D . 倒影﹣﹣﹣光的折射
7、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 . 铁﹣﹣铜合金 B . 镁﹣﹣铁合金 C . 钠﹣﹣铝合金 D . 铁﹣﹣铝合金
8、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 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B . 0 s﹣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C . 2﹣5 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 D . 5﹣7 s内,小车运动了6m
9、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 1 m/s B . 1.5 m/s C . 2 m/s D . 2.5 m/s
10、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 . 图中I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 .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 .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 .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11、如图,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和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应该是(   )

A . 区域①能升温,区域③能识币 B . 区域②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C . 区域③能升温,区域①能识币 D . 区域①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12、一个木箱漂浮在河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木船,两船距木箱距离相等,两船同时划向木箱,若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同,那么(   )
A . 上游的木船先捞到木箱 B . 下游的木船先捞到木箱 C . 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时,其中音调高的是      歌手,响度大的是      歌手.
2、给下列的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正常速度约100      
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通常有两种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②      .百米比赛裁判采用的是方法      ;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采用的是方法      (填“①”或“②”).
4、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5、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的熔化时间为       min.

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入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折射角等于      度,界面的      (选填“上”、“下”或“左”、“右”)方是玻璃.

7、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讨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
(3)蜻蜓在平静水面上空飞行,蜻蜓在水中的“倒影”是它的      像(选填“虚”或“实”),蜻蜓距水面lm,他们看到“倒影”紧贴河底,则河底实际深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m.蜻蜓飞到地面上空却看不到倒影,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      反射(选填“漫”或“镜面”).
8、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      图为体温计.若用这支未经下甩的体温计测一个人的正常体温,则体温计的读数为      ℃.

9、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      (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10、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匀速/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0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苹果的运动方向是      (由A到B/由B到A).

11、如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      ,过一段时间,容器B中的水温      (填“升高”、“降低”、“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三、解答题(共9小题)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辅助线)

2、如图,请作出AB入射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根据已知光线画出原先的入射光线和后来的折射光线.

4、吉他是一种通过弦振动发声的乐器.如图所示,在一个空木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O处,另一端跟木柄上的旋钮相接,就成了一把简单的自制吉他.陈好学习物理知识后知道弦振动发声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现他用这把自制的吉来探究琴弦振动发出不同唱名“dou、ruai、mi、fa、sou…”的决定因素.通过实验得到:当琴弦长60cm,发出的音为“dou”;当琴弦长45cm,发出的音为“fa”;当琴弦长40cm,发出的音为“sou”.

(1)此处木盒的作用是为了放大声音的      

(2)他上网查得音乐中不同唱名“dou、ruai、mi、fa、sou…”的频率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此表,可以得到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振动的频率的关系为      

唱名

dou

ruai

mi

fa

sou

频率f

a

a

a

a

a

弦长l(cm)

60

48

45

40

(3)请你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弦的振动频率f与弦长l的关系式.

5、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       .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       (选填“正在”或“将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6、小勇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能/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4)图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3中的      (填序号).
7、小勇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甲1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此时的物距是       cm,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个凸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      (填“烛焰”或“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
(4)小明测出透镜焦距为10cm,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甲2所示,则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4)
A . 小于10cm B . 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 . 等于20cm D . 大于20cm
(5)小明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丙图中的      
9、一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l 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你同意      同学的方案.
(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请你为他填上.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5

10

      

20

(3)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3)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
(4)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的速度是       m/s.
(5)从图象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正/反)比.
10、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平时司机从发现险情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4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2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km/h?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