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西北海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证据,历史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灰烬、烧石、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    )

A . 学会使用火 B . 爱美 C . 居住在北京 D . 学会直立行走
2、若要实地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遗址,应到(    )

A . 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B .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C . 陕西省半坡遗址 D .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今天海内外华人多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黄帝和炎帝 D . 黄帝和蚩尤
4、约公元前2070年,“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了,它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5、“平王之时,周势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中此段所述“诸侯争霸”出现于我国(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魏晋南北朝时期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老子──道家──“无为而治” B . 孟子──兵家──“民贵君轻” C . 墨子──墨家──“兼爱”“非攻” D . 韩非子──法家──“以法治国”
7、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下人物中,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是(    )

A . 项羽 B . 刘备 C . 张角 D . 陈胜
8、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

①减轻赋税    ②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     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废除严刑苛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9、东汉初年,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称为“光武中兴”,它赞扬的是谁的功绩?(    )

A . 王莽 B . 刘秀 C . 刘邦 D . 刘彻
10、近年疆独势力猖獗,企图分裂我国新疆地区。但早在西汉时期,今新疆地区就属于中央政府管辖,证据即为西汉政府在此地区设置了(    )

A . 新疆都护 B . 安西都护 C . 西北都护 D . 西域都护
11、“治疗疾病不如预防疾病”,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就提倡这一理念。他所写的著作是(    )

A . 《论语》 B . 《水经注》 C . 《齐民要术》 D . 《伤寒杂病论》
12、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脉络,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以下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史前时期    ②夏商周时期    ③秦汉时期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②③④①
13、“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一句歌词道尽三国纷争,以下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牧野之战
1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人民爱吃 B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民族融合的影响 D .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1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人民爱吃 B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民族融合的影响 D .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16、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

A . 《兰亭序》 B . 《女史箴图》 C . 《洛神赋图》 D . 《玄秘塔牌》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纷繁,但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图二的水利工程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商君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上述变法有何意义?

(5)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2个即可)

2、统一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维护安定的重要前提,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译意:凡是不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内,不是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的,都要断绝他们的进身之道,不要使他们的学说发展。邪僻学说不流行于世,则统治的法度就可以统一明了,百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译意:北魏孝文帝说:“我国兴起于北方,定都于平城,虽然富有四海,但是各地文化习俗不同。平城是军事用武的地方,却是不适宜文治久安。如果继续在平城,要学习汉族比较先进的文化习俗,是比较困难的”)

──《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巩固统一?对后世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为维护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且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的得到了发展、传承与传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是什么时期?

(2)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史书记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要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我们可以查阅哪本史书?这本史书由谁创作的?

(4)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是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5)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我国船队就曾经到达过今天的台湾地区。当时的台湾地区被称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广西北海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