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估测的下列数据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 人脉搏正常跳动7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B . 教室门高度约为1700mm C . 常熟一年中最高气温约为40℃ D . 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1.4m/s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 . 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D .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3、晚上当你在家温习功课时,隔壁邻居还在装修房子,所发出的噪音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四条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 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投诉 B .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 与邻居协商让其晚上暂停施工 D . 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4、关于如图图片所示的自然景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  春天,雨润新绿   B .       夏天,雾绕群峰 C .       秋天,霜打枝头   D .      冬天,冰封河谷
5、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 . 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摊开 B . 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C . 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 .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6、如图现象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 .       放大镜赏花   B .      手影游戏   C .         水中折笔   D .           水中倒影
7、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车头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如图所示,则在某个月光很暗的夜晚,汽车行驶在沥青路面上,假设对面无来车,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B . 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 . 前方的水坑,驾驶员看起来非常亮 D .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如图是同一架镜头焦距不能变化的照相机拍摄的两张照片,通过比较两张照片,可知在给景物拍照时(   )

A . 图甲表明此时相机距离景物较近 B . 图乙表明此时底片距离镜头较远 C . 两者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同 D . 两者镜头到景物的距离相同
9、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m.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 . 30 km/h B . 60 km/h C . 90 km/h D . 120 km/h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条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反映它们路程随时间变化规律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A . v=0.6m/s,v=0.4m/s B . 两条图线平行,则甲、乙两小车速度相等 C . 6s末两小车可能相距4.8m D . 6s末两小车一定相距2.4m
11、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 .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C .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 .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12、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在如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在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块平面镜,用激光笔(被固定)照射平面镜,经反射后在墙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光斑,敲击桌面使桌子发声时,可以看到墙上的光斑在上下跳动,证明桌面在振动.这个过程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叫      .实验时在敲击桌面力度相同的情况下,要让光斑跳动的幅度更大些,你的做法是      

3、潜艇上要安装声呐来探测水中目标,它是利用      波来工作的,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却不用声呐来探测周围目标,原因是      .用录音机记录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听,播放出来的声音和你直接听到自己的声音不相同,这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引起这一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4、潜艇上要安装声呐来探测水中目标,它是利用      波来工作的,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却不用声呐来探测周围目标,原因是      .用录音机记录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听,播放出来的声音和你直接听到自己的声音不相同,这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引起这一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5、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

①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

②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

③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

④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

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      (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      

6、诗句“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释义为“明月照在花林上,好像细密的冰粒在闪烁”,其中的“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冰粒,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下落时来不及变成雨滴,就以“霰”的形态出现.花林似冰粒在“闪烁”是月光被      所致.
7、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此不可见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m/s.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色电视机屏幕,你会看见排列有序的红、      、蓝三色点状或条状发光区域.
8、一只小鸟在深度为3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l0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距小鸟       m.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方是玻璃.

10、如图所示,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      (选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      (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

11、为了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刻度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1)能大致反映该纸锥下落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图象是图丙中的      

(2)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30.则根据图甲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纸锥经过B位置的速度为vB=      m/s;

(3)小明进一步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影响因素.他采用如图乙所示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

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请评价他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      (选填“是”或“否”),理由是:      

三、解答题(共11小题)

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O点,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一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这个透镜.

4、平静水面上的小鸟(A点)和水中的小鱼(B点),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A´以及人看到小鱼的光路图.

5、如表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数据.当水温上升到91℃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先后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2)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图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前的情景;
(5)实验中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即可)
6、如图所示,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      ℃;
(2)该物质在8~12min内的状态是      态,此段时间它      (选填“吸热”或“不再吸热”);
(3)该物质在熔化后比熔化前吸热升温      (选填“快”或“慢”).
7、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1)实验中用透明茶色玻璃板充当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      
(2)实验中用透明茶色玻璃板充当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      
(3)实验时,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      大小关系;
(4)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      ,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移去棋子B,将白卡片放在棋子B的位置上,不能从白卡片上观察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小伟同学认为此结论不可靠,理由是:把棋子放在凸透镜前成实像的位置时,也不能在光屏看到棋子的像.请你改进原实验方案来打消小伟同学的疑问:      
(6)移去棋子B,将白卡片放在棋子B的位置上,不能从白卡片上观察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小伟同学认为此结论不可靠,理由是:把棋子放在凸透镜前成实像的位置时,也不能在光屏看到棋子的像.请你改进原实验方案来打消小伟同学的疑问:      
8、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1)实验中用透明茶色玻璃板充当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      
(2)实验中用透明茶色玻璃板充当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      
(3)移去棋子B,将白卡片放在棋子B的位置上,不能从白卡片上观察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小伟同学认为此结论不可靠,理由是:把棋子放在凸透镜前成实像的位置时,也不能在光屏看到棋子的像.请你改进原实验方案来打消小伟同学的疑问:      
(4)移去棋子B,将白卡片放在棋子B的位置上,不能从白卡片上观察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小伟同学认为此结论不可靠,理由是:把棋子放在凸透镜前成实像的位置时,也不能在光屏看到棋子的像.请你改进原实验方案来打消小伟同学的疑问: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实验前,应把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      上;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结论除了可以用实验去验证,也可以利用光的      原理来解释;
(3)如图丙,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将光屏远离透镜时又发现了清晰的像,说明老师的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      (选填“近视”或“远视”).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1、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1)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若她要研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两弦线做实验;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      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实现的.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毅、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如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2℃左右.考虑到混合液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2)对我们常熟地区的汽车来说,宜选防冻液含量为       %的混合液;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宜选防冻液含量为       %的混合液;
(3)长时间使用后,因为      (选填“水”或“防冻液”或“混合液”)的蒸发会导致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13、由北京开往苏州的D315次列车,最高时速可达200km/h.北京到苏州铁路长约1200km,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假如列车在相邻城市之间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相同,求:

 站名

 北京

 济南

 南京

 苏州

 到站时刻

﹣﹣﹣

10:51

 14:40

 16:32

 发车时刻

 08:12

 10:59

 14:52

﹣﹣﹣

(1)D315次列车由北京到苏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南京到苏州的铁路长约多少?
(3)由于调度原因,D315次列车在从南京驶向苏州的途中需要在常州站临时停靠,在距离常州站8km的地方从最高时速200km/h开始减速,15:35到达常州站时刚好减速到0,15:38列车开始启动驶离常州站,行驶6km后再次达到最高时速,已知在进出站过程中,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最高时速的一半,则跟以最高时速直接通过常州站相比,列车因这次临时停靠大约耽搁了       h.

(解答要求:第(1)、(2)小问要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要有简要说明、数据代入和运算结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