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沸水消毒温度计 B . 用轻质泡沫制作房屋模型 C .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D . 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山上的枯草
2、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图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 洒在地上的水会一会不见了 B .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 C . 冬天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 . 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4、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水中倒影 C . 海市蜃楼 D . 照相机照相
5、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则其质量将(   )
A . 变小 B . 不变 C . 变大 D . 无法确定
6、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使用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

A . 171.3 B . 171.3g C . 171.6 D . 171.6g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戴由凹透镜片做的眼镜,这是利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 .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戴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这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 . 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是戴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这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 . 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是戴由凹透镜片做的眼镜,这是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3:4,运动时间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 . 3:2 B . 1:3 C . 4:3 D . 3:1
9、下列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实例中,正确的是(   )
A . 由密度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运用了等效法 B .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运用了转换法 C . 根据熔化特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运用了分类法 D . 研究真空不传声时,在真空铃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模型法

二、不定型选择题(共21小题)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 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C .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 .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着路程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2、下列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   )
A . 在灯光下玩手影游戏,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 B . 石油气液化后存储在钢瓶内方便使用,这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C . 用笛子和钢琴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能分辨出它们的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 房间里的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这是根据气体的密度的升高而变大的现象
3、将200g冰化成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B . 冰化成水后密度变小 C . 冰化成水后体积为200cm3 D . 将冰换成等质量的铁,体积变大
4、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甲、乙在运动了1.5km时第一次相遇 C . 前5min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 . 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5、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

如图,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      .改变钢尺      ,再次拨动钢尺,发现钢尺发声的音调和振动的      有关.

问题讨论

若要用上述钢尺探究什么因素影响声音的响度,应该保持钢尺      不变,

改变钢尺振动的      ,听声音的强弱.

6、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表格图象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温度T/℃

90

93

96

98

98

98

98

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结论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      ℃不变.

方法

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长短说明水吸热的多少,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问题讨论

在增加盛有一定量碎冰的试管,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将      插入盛有碎冰的试管中,再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每隔1min观察冰的熔化情况并记录      ,在冰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7、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湿衣服展开挂在衣架上晾晒会很快变干,这是什么道理?

答:湿衣服展开挂在衣架上晾晒,这使衣服上水分的      加大,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湿衣服很快就会变干.

(2)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春游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离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8、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过程

如图,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      ,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      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记录表格

请设计数据记录的表格:      

问题讨论

如图,让一束光紧贴白纸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则折射光线将      (“靠近”或“远离”)法线.

9、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过程

如图,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      ,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      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记录表格

请设计数据记录的表格:      

问题讨论

如图,让一束光紧贴白纸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则折射光线将      (“靠近”或“远离”)法线.

10、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

下面是小雨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的实验:

①     调整蜡烛烛焰、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      .②如图,将蜡烛放在某个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相距v.③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多做几次.

数据表格

下表是小雨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请读出上述实验②中的物距和像距填写在表格的第1次实验中:

试验次数

物距μ/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距v/cm

1

缩小

倒立

2

25

缩小

倒立

17

3

15

放大

倒立

30

4

16

放大

倒立

27

5

30

缩小

倒立

15

请根据小雨的数据表格分析,他的实验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问题讨论

如图,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      的像.拿另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所成的像      .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

1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这是什么道理?

答:桌椅、书本等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      反射,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

(2)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这是什么道理?

答:桌椅、书本等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      反射,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

(3)请画出图中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4)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他在1s内能绕地球转7.5圈.请计算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
1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这是什么道理?

答:桌椅、书本等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      反射,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

(2)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这是什么道理?

答:桌椅、书本等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      反射,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

13、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过程

如图,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AB和SAC ,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用      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数据表格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SAB=40cm

t1=2.0s

v1=      

SAC=80cm

t2=3.5s

v2=      

问题讨论

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刻度尺,如何精确地测量硬币的周长?(可附加身边的物品)

说出你的方法:      

14、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过程

如图,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AB和SAC ,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用      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数据表格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SAB=40cm

t1=2.0s

v1=      

SAC=80cm

t2=3.5s

v2=      

问题讨论

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刻度尺,如何精确地测量硬币的周长?(可附加身边的物品)

说出你的方法:      

15、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

数据图象

小表是某同学探究铜块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数据:

次数

物体

m/g

V/cm3

1

铜块1

89.0

10

2

铜块2

133.5

15

3

铜块3

178.0

20

请根据表示中数据,用描点法画出铜块的m﹣V图象.

结论

①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②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问题讨论

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密度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操作,完成下列表格:

空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和牛奶的质量m2/g

牛奶的体积V/cm3

牛奶的密度ρ/(kg•m3

32.6

92.6

      

      

按照小雨操作步骤得到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这是由于      原因造成的.

1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甲、乙两人乘坐运行的自动扶梯上楼.甲站在扶梯的台阶上不动,乙沿着扶梯拾阶而上.请问:甲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17、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小雨班级的教室长、宽、高分别是12m、6m、3m,请计算小雨班级教室里空气的质量有多少?

18、①小雨看到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②他洗完头发开窗通风时被风一吹感到凉.

③在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避开地上发亮的水坑.

请你选出其中一个物理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解释现象            

19、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0、要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从下表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提供器材

A一小瓶水;B一小瓶酒精;C一支滴管;D三支相同的温度计;E三只停表;F三块相同的玻璃板;G三块相同的硬纸板.

选择器材

      

实验步骤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1、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的时间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的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太阳到地球的这段路程?
22、长度相同的一捆铜线和一捆铁线,质量都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 . 请计算铁线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23、按要求填空
(1)小雨在学习了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后,用外径相同但中间凸出部分不同的A、B、C三个凸透镜惊醒了实验,实验情况如下:

透镜编号

A

B

C

焦距f/cm

13.5

10.5

9.0

则:上述三个凸透镜中,      使光偏折得最显著.

(2)小雨先用上述实验中的凸透镜A探究其成像规律,当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再改用凸透镜B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4、叶子姐姐在海边游玩时捡到一颗漂亮的鹅卵石,她想测量一下鹅卵石的密度,于是到实验室找来了天平、量筒、细线和一瓶水.测量中发现鹅卵石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中,于是她又找来一个可以放入鹅卵石的大烧杯.

(1)请你帮叶子姐姐完成测量步骤(可以配图说明).

(2)请你推导出测量鹅卵石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