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6小题)

1、下列有关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结构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C、H、O、N、P是核糖体、ATP、细胞膜、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 . 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 . 蓝藻、酵母菌和HIV都有DNA D . tRNA、抗体、限制酶、载体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
2、某腺细胞合成、分泌蛋白质的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细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②③④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B . ①②③④依次进行脱水缩合、蛋白质再加工、运输、分泌 C . ⑤内,[H]与O2的结合发生于内膜,同时生成大量ATP D . 该分泌蛋白基因导入细菌后,蛋白质的合成、分泌过程与图示存在差异
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中最多可含有4条脱氧核苷酸链 B . 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m•2n﹣1个腺嘌呤 C . 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发生变化 D . 32P标记某精原细胞的DNA双链,产生的精子中有50%含有32P
4、为了研究某地区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在该地随机抽样调查了2000人,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则b的基因频率为(    )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852

96

52

930

70

A . 9.6% B . 3.4% C . 7% D . 9%
5、草莓果实随着发育而由绿色逐渐变成红色,去除即将成熟的草莓果实表面种子(去籽),分别喷施等量的水,生长素类似物(NAA)和生长素抑制剂(POA),一段时间后测定果实中花色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草莓果实的绿色、红色分别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液泡中的花色素有关 B . 完整草莓表面的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对果实中花色素的合成起抑制作用 C . 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剂,或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 D . 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NAA,可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
6、应用抽样检测法探究pH对a、b、c三种单细胞藻类生长影响的实验,统计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三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a B . 在藻类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 C . 在计数前稀释样液以利于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 D . 若加入固定液抑制藻细胞增殖,则有利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准确性

二、简答题 (共6小题)

1、某种南瓜的果实形状有扁盘形、球形、长形,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已知A和B都存在时表现为扁盘形,只有A或B时表现为球形,长形个体为隐性纯合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两株纯合球形南瓜作亲本杂交,F1全部为扁盘形南瓜,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①第一研究小组选用了上述F1做亲本,和长形南瓜杂交.若后代表现型与比例为       , 则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②第二研究小组选用了上述F1做亲本,让其自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则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另取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出现了扁盘形、球形、长形三种表现型,且扁盘形:球形:长形=3:4:1,则杂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      
2、探究不同温度情况下,某种植物的叶片重量的变化情况(假设重量变化均来自有机物的增减),实验流程及结果如下(单位:mg)。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叶片重量(M) 叶片重量(M﹣a) 叶片重量(M+b)

a、b的值/温度

26℃

27℃

28℃

29℃

a

1

2

3

4

b

3

3

2

1

(1)实验的第二阶段的自变量是      
(2)实验中a数值表示的是      
(3)比较叶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增重情况可知,26℃条件下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7℃条件下.
(4)实验过程中29℃条件下叶片有机物的实际合成量是      mg.在此条件下,该植物体      (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3、请根据下面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所示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 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      
(2)甲、乙、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丁图中BC段的有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丁图中CD变化发生的时期是      
(4)丁图中D点细胞内染色体数和A点细胞内染色体数的比值为      
4、如图1表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与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突触前膜与肌细胞膜之间是组织液,维持其渗透压大小的两种主要离子是      
(2)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的通透性,使其进入突触前膜内,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
(3)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      通过突触间隙,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4)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测定肌细胞膜某一位点的两侧电位差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肌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5)某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但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      
5、纤维素酶在生物燃料制作、布料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利用微生物提高纤维素酶产量是主要发展方向.如图1,用紫外线照射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土样,分离、培养,再检测各菌株的纤维素酶的产生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自然界获取纤维素分解菌,采集土样时应选择      的环境.
(2)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       , A0组未经紫外线处理,其作用是作为      
(3)经高压灭菌锅灭菌的培养基,需要冷却后才能用来倒平板.常用于估计培养基已冷却到50℃左右的简便方法为      
(4)上述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除含有水和无机盐、酵母膏、水解酪素、琼脂等外,还应有       , 目的是选择纤维素分解菌.
(5)上述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组酶活力与Ao组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6)若用刚果红染色法比较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纤维素酶的量的多少,可通过观察平板培养基上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环(如图3)来比较.其中与A1对应的是图中的      
(7)若要保证上图透明圈中均为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操作要求是      
6、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是骨髓移植,但骨髓配型的成功率较低,大大限制了白血病的治疗.随着基因工程的日渐兴起,迎来了基因治疗白血病的曙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骨髓移植必须进行骨髓配型实验,原因是       . 目前,临床上通常通过使用      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活率.
(2)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先要进行培养.动物细胞培养一般分为            两个阶段.对于培养的环境条件,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无菌无毒等以外,还要向培养液中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氧气的目的是       , 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对子所用的培养液,应定期更换,其目的是      
(3)在进行细胞移植前,有时需对移植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要了解基因改造是否成功,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是否翻译成了相应的蛋白质,常用的方法是      
(4)上述使用的正常细胞,通常为      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5)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是从      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可以在体外被诱导      形成新的组织细胞,这使科学家进一步培育人造骨髓成为可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河南省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