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地理备考专题32 北方地区

年级:中考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8小题)

1、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讨论,你认为可取的是(    )
①全部退耕    ②植树种草             ③修档土坎建梯田    
④修建水库    ⑤减少载畜量,推广栏养 ⑥大力开采矿产资源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①⑤⑥
3、

关于该图景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B . 塬、墚、峁分布广泛 C . 加强该地区水土保持是治理的根本措施 D . 采取植树种草与修水库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4、北京大学、首都体育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山音乐堂等建筑体现了北京的(    )

A . 文化职能 B . 政治职能 C . 国际交往中心职能 D . 经济职能
5、“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是北大荒的真实景象,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是(     )

A . 纬度高 B . 人烟稀少 C . 降水稀少 D . 沼泽遍地
6、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东北平原分布于黑、吉和辽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 . 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 C . 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 D . 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第二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
7、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A . 春小麦、棉花、大豆 B . 冬小麦、玉米、大豆 C . 冬小麦、棉花、花生 D . 春小麦、玉米、大豆
8、

下图为“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

A . 土质疏松过度放牧 B . 降水集中过度垦荒 C .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D . 植被破坏垦荒造田
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 . 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 . 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 .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10、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 . 冰川 B . 地震 C . 风成说 D . 火山灰堆积
11、以下城市不位于东北三省的是(   )

A . 哈尔滨  B . 满洲里 C . 沈阳 D . 乌鲁木齐
12、人们根据土壤颜色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

A . 紫土地 B . 黄土地 C . 黑土地 D . 红土地
13、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读图,黄河(  )

A . 流域内没有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B .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 C . 干流河段及支流终年可以通航 D .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
14、“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踩万年‘乌金’…”赞美的地区位于(  )

A . 东南丘陵 B . 黄土高原 C . 柴达木盆地 D . 青藏高原
15、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平原是指(  )

A . 东北平原 B . 华北平原 C . 成都平原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
16、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主要依托(    )

A . 先进的科学技术 B . 优秀的人才 C . 丰富的资源 D . 雄厚的资金
17、北方地区的著名温带水果是(    )

A . 香蕉 B . 菠萝 C . 柑橘 D . 苹果
18、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统计资抖,回答下面小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万亩)

年降水量(mm)

河流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1965

19

50

420

38

1.025

1977

10

65

350

42

0.975

1997

34

40

500

30

1.525

(1)1965年至1977年,该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是(    )

(1)
A . 森林面积扩大 B . 降水量增加 C . 河流含沙量减少 D . 生态环境恶化
(2)1965年至1977年,该地区粮食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2)
A . 退耕还牧 B . 毁林开荒 C . 人口增长 D . 生产落后
(3)1977年至1997年,该地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采取的重要措施可能是(    )

(3)
A . 开垦草原 B . 疏通河道 C . 退耕还林 D . 开采山林
19、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统计资抖,回答下面小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万亩)

年降水量(mm)

河流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1965

19

50

420

38

1.025

1977

10

65

350

42

0.975

1997

34

40

500

30

1.525

20、今年“五•一”期间,小雪在北京旅游时拍摄的照片是(    )

A . 碧莲玉笋世界    B . 沟壑纵横    C . 天坛祈年殿  D . 小桥流水人家
2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气候冷湿 B . 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 C . 冬短夏长 D . 降水集中于秋季
22、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东北平原分布于黑、吉、辽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 . 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花生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 C . 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 D . 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第二年春天农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
23、北京城区从辽到清,城址变迁的原因是(    )

A . 城市建设范围越来越大 B . 历次改朝换代造成的 C . 自然灾害(如地震)后重建 D . 追逐水源造成的
24、东北三宝是(    )

A . 东北虎、金钱豹和人参 B . 鹿茸、貂皮和人参 C . 东北虎、松鼠、人参 D . 东北虎、紫貂、人参
25、东北各省区发展农业生产在气候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A . 光照、热量、水分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 B . 冬季漫长严寒 C . 光照、热量、水分可满足作物两年二熟 D .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26、不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农作物是(    )

A . 大豆 B . 荔枝 C . 小麦 D . 甜菜
27、黄土高原地区悠久的历史造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信天游”是这里特有的民歌形式 B . 安塞腰鼓曾经在北京奥运会上表演 C . 这里人们主要的食物是米饭 D . 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是谷子
28、张涛于2016年暑假去北京旅游,下列地点哪些在旅游是可能见到的(    )

①参观故宫,游览颐和园  ②参观北大、清华等名校  ③游览明十三陵、中山陵  ④在王府井购物  ⑤在“全聚德”品尝烤鸭  ⑥登八达岭长城、华山

A . ①③④⑥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④⑤⑥ D . ①②④⑤
29、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如图中四幅气候资料图最能反映北京市气候特点的是(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一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该水样取自黄河      (上、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二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乙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多。观察图一中水样A与图二中      (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呈现      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      等。


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C为      ,这列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      级阶梯交界处。山脉D为      ,山脉G为      。三列山脉之间为我国最大的平原      平原,此处种植农作物,自然条件下一年      熟。

(2)东北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3)本地区有丰富的                  等矿产资源,C、D山区有丰富的      资源。

(4)图中铁路线的名称是      铁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中考地理备考专题32 北方地区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