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地理备考专题35 青藏地区
年级:中考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我国藏族同胞穿藏袍,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的( )
A . 气候寒冷的特点
B . 气候干旱的特点
C . 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 . 日照强烈的特点
2、
图中A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 . 炎热
B . 高寒
C . 暖湿
D . 干旱
3、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的是( )
A . 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B . 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C .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 . 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4、对三江源的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 退耕还林还草
B . 全面禁猎
C .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D . 大力发展旅游业
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正确叙述是( )
(1)
(1)
A .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 . 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长度也会变长
C . 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原貌
D . 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化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2)
(2)
A . 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 . 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 . 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 . 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6、三江源地区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
A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
B .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 . 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D . 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7、以下去西藏旅游所必须携带的物品及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 . 带防晒霜——高原上紫外线强
B . 带防寒衣——高原日夜温差大
C . 带溜冰鞋——高原气温低,多天然溜冰场
D . 带的物品尽量轻便——高原氧气稀薄,爬山体力消耗大
8、在我国的某高原上,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 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高的自然原因是( )
A . 二氧化碳浓度高
B . 气温高
C .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 降水量适中
9、在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是( )
A . 青藏高原
B . 塔里木盆地
C . 柴达木盆地
D . 准噶尔盆地
10、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 . 西藏自治区
B . 青海省
C . 四川省西部
D . 陕西省
11、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把时间安排在7月至9月,并准备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氧气包等物品.小明考察的目的地可能是( )
A .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 .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D .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12、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B . 是西气东输工程的源头所在地
C . 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
D . 雅鲁藏布江谷地矿产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13、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最不利的自然因素是( )
A . 空气稀薄
B . 高原峡谷众多
C . 太阳辐射过强
D . 坡度陡峻
14、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 )
A . 青藏高原
B . 海南岛
C . 东北平原
D . 四川盆地
15、下列属于青藏地区珍稀动物的是( )
A . 雪豹
B . 东北虎
C . 大熊猫
D . 大象
16、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 . 藏北高原
B . 昆仑山山区
C . 柴达木盆地
D . 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17、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是( )
A . 藏绵羊
B . 牦牛
C . 藏山羊
D . 三河马
18、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A . 禁止滥捕猎物
B . 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C .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矿产资源
D . 增加蓄水量
19、去三江源地区旅游,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 把生活垃圾收集好,处置好
B . 看到藏羚羊时大喊大叫,以免羚羊和乘车相撞
C . 尊重藏族宗教传统,不摸藏族小朋友的头
D . 对藏族同胞拍照,要先征得人家同意
20、下列农业类型中,青藏地区最为典型的是( )
A . 绿洲农业
B . 水田农业
C . 河谷农业
D . 城郊农业
21、家住上海的沙沙暑假要到西藏旅游,下列家人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
A . 爷爷说:“你可以参观雄伟的布达拉宫。”
B . 奶奶说:“多拍些沙漠、骆驼的照片回来。”
C . 爸爸说:“你可以去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
D . 妈妈说:“你能看到许多信仰喇嘛教的人。”
22、暑假,周周同学准备到青藏高原旅行,下列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有必要纠正的是( )
A .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可备带氧气袋,防晒品
B .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加带防寒衣
C . 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
D . 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23、小刚决定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一趟,他向妈妈说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妈妈建议他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小刚最想去旅游的地方是( ) (1)
A .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 .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C . 内蒙古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
D .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2)下面四幅图片中,小刚在旅游中最有可能拍摄到的是( ) (2)
A .
B .
C .
D .




24、“早穿棉袄、午穿纱”说明新疆( )
A . 终年寒冷
B . 炎热干燥
C . 昼夜温差大
D . 温和多雨
25、这里有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胆怯的羚羊,湛蓝的天空,虔诚的喇嘛,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此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是下列什么地区的写照( ) (1)
A . 青藏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南方地区
D . 北方地区
(2)对人类生产生活而言,该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2)
A . 太阳辐射强
B . 日照时间长
C . 森林草原茂密
D . 低温、缺氧、地势崎岖
(3)为促进区域发展,我国在该地区已建成的著名工程是( ) (3)
A . 南水北调
B . 青藏铁路
C . 西气东输
D . 西电东送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 ;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 、 和 。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在下面横线上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 ;B河: 。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2、
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江河的源地 地区,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其中河流C是 。为了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休牧育草
B、大力毁林开荒种田
C、大力退耕还林还草
D、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2)青藏高原牧场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 。
(3)该地区农业的类型被称为 农业,青藏高原农业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和小麦,这里发展粮食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 。该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品质优良,穗大粒饱,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两条即可)
(4)图中铁路很多路段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修建,试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