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易错题集(十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7小题)
如图,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时间 | 国家 |
1955年 | 阿富汗、尼泊尔 |
1956年 | 埃及、叙利亚、也门 |
1957年 | 斯里兰卡 |
1958年 |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
1959年 | 苏丹、几内亚 |
1960年 |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
1961年 | 刚果(金)、老挝 |
1962年 | 乌干达 |
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上海合作组织 金砖国家峰会




时间(年) | 1957 | 1965 | 1972 | 1972 | 1973 | 1974 | 1978 | 1980 |
接受国 | 苏联 | 朝鲜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美国 | 西班牙 | 联邦德国 |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
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 |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
C |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
D |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 |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
下图是1971年7月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著名照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
①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 ③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 ④商讨《中美建交公报》的具体内容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二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一的不同在于( )
二、材料题 (共3小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材料一 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
材料二 中国日报网2016年1月26日电: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展开今年首场外交活动。习主席5天之内到访4个城市,同3国领导人和3个区域组织负责人深入会谈交流,共签署52项合作文件。世界媒体纷纷对习主席的中东之行“点赞”。 彭博社报道称,“在世界最动荡地区之一的中东,习近平完成了一次旨在提振中国在该地区外交影响力的行程。”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报道称,“习近平中东之行对成就中国的全球经济、政治目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