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 中子数 B . 质子数 C . 核外电子数 D . 最外层电子数
2、在实验中,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着火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  )

A . 用树枝扑打  B . 用灭火器扑灭 C . 用高压水喷浇 D . 用湿抹布盖灭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 .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A . AlO表示氧化铝 B . H2表示两个氢原子 C . 2Fe2+表示两个铁离子 D . 在SO2、S、H2S中,硫元素化合价依次降低
5、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若某物质经检验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④氢气验纯时若听到声音很小则表明气体是纯净物;⑤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③④⑤ B . ①③⑤ C . ①②④ D . ②④⑤
6、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 B .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C .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完全相同 D . 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 . 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 . 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 . 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 . 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8、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C .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9、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化学反应2Na2O2+2CO2═2X+O2吸收,则X的化学式为(   )
A . NaOH B . Na2C C . Na2O D . Na2CO3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燃放烟花 B . 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 . 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1、脐橙是很多人喜欢的水果之一,因为它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化学式为C27H30O16),可以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下列对维生素P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维生素P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0:16 B . 维生素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0g C . 维生素P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 D . 维生素P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空气 B . H2O C . CO2 D . H2O2
13、实验室制取CO2具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连接仪器;②向漏斗中加盐酸;③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大理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②③①④⑤ B . ①③②⑤④ C . ⑤③②①④ D . ①④③②⑤
14、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校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   )
A . 液体的倾倒   B . 液体的量取   C . 点燃酒精灯   D . 过滤
15、某种核原料的原子,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核电荷数为3 B . 电子总数为2 C . 属于氢元素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1
16、根据四位同学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   )

A . CH4 B . CO C . C2H5OH D . H2
17、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 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 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危害:CO2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
18、如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 .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C .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D . 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19、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使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时与O2反应生成CO2 .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 . 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 . 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 .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20、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制气 C . 收集 D . 验满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人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和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将其进行去渣、去臭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厕所冲洗用水.

①采用      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

②把生活污水处理、转化为厕所冲洗用水的好处是      

(2)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4)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2、世界都是一分为二的,认识世界、研究物质也是如此.
(1)利用CO2            的性质可用于灭火.
(2)当大气中CO2的含量升高时,对环境影响的后果是      
(3)绿色棺物利用空气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动植物呼吸所需的      
(4)科学研究表明,可通过下述反应;CO2+4H2=X+2H2O,将工业尾气中的CO2转化为X,则X的化学式为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需检测污染物包括SO2、NO2、PM2.5、O3、CO等.
(1)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通常是指上述中的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引起      的主要污染物
(3)某品牌口罩中加入了活性炭滤片,利用了活性炭的      
(4)在汽车尾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以把足尾气中NO和CO转化成属于空气成分的两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H2C2O2)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受热分解后得到三种氧化物.某兴趣小组对草酸的有关性质进行了探究.
(1)【提出猜想】

猜想一:草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猜想二:三种氧化物可能是CO2、CO和      (填化学式).该猜想的依据是      

(2)【阅读资料】

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2)向氯化钯溶液中通入CO,会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为验证猜想二,将草酸受热后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A、B、C装置.

【实验结论】当观察到装置A中变蓝、B中变浑浊、C中      的实验现象时,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反思】

①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②草酸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6、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属于      (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      性.

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铁工业.

(5)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      ;而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的原因是      
7、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8、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1)【实验回顾】如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①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实验反思】多次实验,反向集气瓶内上升的水的体积始终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2)【实验改进1】

I.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食盐水和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II.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

(i)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ii)根据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消耗的水的体积忽略不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猜想与假设】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某同学对最终生成的铁锈的好主意成分作出猜想:(Ⅰ)氧化铁(Ⅱ)碳酸铁,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4)【实验改进2】实验如图3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放入装有足量铁粉、活性炭粉的浸有食盐水的纸袋,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      

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6)【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用改进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计算: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
(2)该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