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学中考复习专题:金属

年级:中考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 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 . 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D . 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2、

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 . 金属活动性A>B B . 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 . 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 . 反应的金属质量A<B
3、

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1:m2=3:7 B . m1﹣△M1<m2﹣△M2 C . 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 D . 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能源 B .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约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 . 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 . 有机合成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大大节约了金属资源,有百益而无一害
5、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 . 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 B . 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 . 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 . 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
6、

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锌粒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A . A B . B C . C D . D
7、

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8、“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黄铜(铜锌合金)比铜的硬度小 B . 五种金属中,金属铜的导电性最弱 C . “金银铜铁锡”是按照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 D . 五种金属中,只有两种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号试管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B . 久置后,④、⑥号试管中的铁钉都不生锈 C . ②、③号试管控制的变量是氧气 D . ⑤、⑥号试管中铁钉都没有与氧气接触
10、下列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 B . 煤分解可以制取焦炉煤气、粗氨水、焦炭和煤焦油 C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目前,世界上有90%以上的铁得到回收利用 D . 海水和陆地咸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7.47%
11、下列是冬季使用的某一“暖宝宝”贴的标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暖宝宝发热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铁生锈放热 B . 铁生锈后生成物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C . 暖宝宝需接触空气才会发热 D . 食盐能加快热敷袋中铁生锈的速度
12、

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 ①铜片上有划痕,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B . ②试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具有还原性 C . ③烧杯内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生成物是水 D . ④将稀盐酸倒入烧杯后,有气泡产生,天平失去平衡,质量不守恒
13、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 一定不含AgNO3 , 可能含有Al(NO3)3。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 . 0个 B . 1个 C . 2个 D . 3个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

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Fe+H2SO4═FeSO4+H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4 , 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2、最近电茶壶等不锈钢食具容器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关注.不锈钢中有铁、碳、硅和锰.有些食具容器所用不锈钢材料锰含量较高,若材料中的金属锰析出超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可能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

(1)

铁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从铁矿石中冶炼出铁的主要反应如下:Fe2O3+3CO 2Fe+3CO2该反应      分解反应;(选填“是”或“不是”)

(2)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不锈钢材料中锰若析出进入人体胃中,会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产物中锰元素化合价+2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已知碳、铁和硅等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①C+O2 CO2 ②Fe+2HCl═FeCl2+H2↑ ③Si+2NaOH+H2O═Na2SiO3+2H2

请从反应前与反应后元素化合价改变的角度,归纳出3个反应的共同规律      

3、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变黑,有人认为这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也有人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认为这是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小柯进行了如下探究;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抽气,然后充入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再在两边用弹簧夹将装置密封,几十天以后观察现象.

(1)两个装置所盛放的液体分别是      和水.
(2)几十天以后,两个装置中的镁带表面都未变黑,于是小柯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碳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如果小柯的猜想成立,那么取黑色物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观察到哪些现象?      
4、

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写一种)

(2)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2+      +H2O=Cu2(OH)2CO3

(3)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      作用.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5、请用描述“性质”的相关名词填空.
(1)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2)“防雾霾口罩”中通常都放置活性炭,这是因为活性炭有      
(3)氮气常用于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      
(4)黄铜片可以在铜片上刻下明显划痕,是因为黄铜的      比纯铜的大.

三、探究题(共2小题)

1、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实验反思】

①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②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③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2、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金属燃烧实验:

 实验

1

2

3

 步骤

 将一片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将另一片相同铝箔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引燃

将一段镁条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现象

 铝箔不燃烧,溶化后也不滴下,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

 铝箔剧烈人少,发出耀眼白光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1、2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铝和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与氧气的      有关.
(2)某同学分析1、3实验后就得出了如下结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其他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在实验1中,有同学用细针去刺破液态铝外的薄膜.观察到里面的液体铝依然没有流出来,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获知该薄膜是氧化铝,其熔点明显高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由此推断,刺破薄膜后液态铝会迅速和      反应又会形成致密氧化膜,所以液态铝不会流出来.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科学中考复习专题:金属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