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省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

1、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 C . 启蒙运动 D . 工业革命
2、

如图是山顶洞人制作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从中可以看出山顶洞人(    )

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开始用骨币进行交换

③可以缝制衣服

④掌握了针灸医术

⑤有了爱美意识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④⑤
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教育振兴目标。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与此相近的主张是(    )

A . 有教无类 B . 因材施教 C . 仁者爱人 D . 举一反三
4、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军人巴特雷写信给雨果,炫耀“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回信谴责“这次远征”是“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巴特雷和雨果往来信件中讨论的事件是(    )

A .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B .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 八国联军再次洗劫圆明园
5、2016年10月10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为“世界记忆”目录、南京大屠杀申遗成功一周年。南京大屠杀这一“世界记忆”发生在(    )

A . 1931年12月 B . 1937年12月 C . 1938年12月 D . 1939年12月
6、201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活动,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中国在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上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

A .   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导了会议进程 B .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准则 C . 独家提出“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成为亚非国家关系准则 D .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顺利进行
7、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再现了彭大将军叱咤风云、可歌可泣的一生。应该出现在这部电视剧中的历史场景有(    )

①中共一大党代表

②运筹帷幄平型关

③百团大战显功勋

④重庆谈判揭阴谋

⑤抗美援朝扬国威

⑥“文革”受屈含冤死

A . ①②③ B . ③⑤⑥ C . ②④⑤ D . ①④⑥
8、

世界史上,在如图所示区域主要传播的宗教是(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9、14至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一批思想文化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他们是(    )

①但丁  ②达•芬奇  ③哥伦布   ④托尔斯泰   ⑤莎士比亚    ⑥卢梭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⑥ C . ①②⑤ D . ④⑤⑥
10、2016年5月29日,法、德两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凡尔登战役100周年纪念活动,呼吁欧洲团结。法、德两国由两次世界大战的宿敌成为了共举同一地域货币经济大旗的盟友,该“大旗”是(    )

A . 三国同盟 B . 亚太经合组织 C . 世贸组织 D . 欧洲联盟

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

1、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冲破迷雾,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4年清明节董必武同志凭吊某地时的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材料二: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坐标轴。

(1)阅读材料一,董必武1964年清明节去凭吊的是什么地方?为何去凭吊?

(2)材料二中“生死攸关挽狂澜”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并指出转折的含义。

(3)材料二中“进京赶考新征途”取自解放战争中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进京前说过的一句话:“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结合1949~1957年的史实,举两例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取得的成绩。

(4)材料二中“建设道路遇挫折”指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了什么挫折?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2、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冲破迷雾,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4年清明节董必武同志凭吊某地时的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材料二: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坐标轴。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美国总统)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摘编自《大国崛起•法国》

材料二:观察下面四幅图片及图下文字说明

图1:20世纪末科索沃战争中的难民

图2:始于2011年的叙利亚危机

图3:2015年11月的巴黎恐怖袭击

图4:2015年10月美日南海军演

(1)材料一中克里孟梭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你认为威尔逊的预言是否正确?有什么依据?

(2)结合材料二,指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3)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不稳定局势,世界各国该如何应对?请你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两条建议。

三、综合问答题(共2小题)

1、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到了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和国门被打开,新思潮逐渐萌发,新探索步步跟进,新文化也一时兴起,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新思潮的萌发是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具体表现?

(2)中国近代各阶层尝试了怎样的新探索?这些新探索包含着怎样的救国理想?请选择回答其中一种探索。

(3)中国近代的新文化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4)中国近代新思潮、新文化汲取了西方新思潮、新文化中的哪些营养?(指出其中之一即可)

2、世界历史伴随着大国崛起而不断前行,大国崛起的历程值得玩味。

(1)首先迈进近代门槛的国家无疑是英国,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指出英国在17——19世纪成为近代世界领头羊的原因。

(2)美国独立后,在短短百年时间里就完成了“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型,成为世界性大国。在19世纪后期,美国主要破除了什么障碍、抓住了什么机遇而成为“大象”的?

(3)从20世纪末期至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认识,你认为一国崛起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青海省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