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十五)

年级:中考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2016年秋季,全国义务教育的起始年级统一启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新教材编者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有机融入教材编写,不仅在多处行文中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句来表达,而且在“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栏目中也釆取多种形式进行中华文化的渗透。编者们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努力,是因为(    )

A . 这有利于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B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 . 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D .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进而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2、“我爱你,中国!”这是华夏儿女对祖国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作为青少年应(    )

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②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为之增添新的内容  

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A . 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    )

A . 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 B . 在国家危险时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 C . 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无需任何帮助 D .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4、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    )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④以诚信意识为核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唱响中国”“红歌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①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6、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和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其重要原因在于(    )

A .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源远流长,永远不会枯竭 B . 中华文明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C .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D .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民勤劳、自强不息
7、“爷爷的偶像是江姐,爸爸的偶像是雷锋,我的偶像是杨利伟。”“年代不同,一家三代的精神偶像也不同”,这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    )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②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④是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的

A . 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
8、在荷兰和比利时,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盛大国宴,以藏青色中华立领上装、绣花唐装的“中国风”面对欧洲王室最高规格礼遇。清新扑面、气质鲜明的中式服装不仅穿出了“中国STYLE”,也凸显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受到国内外网民的广泛好评和热赞,尽展中华文化的风采,民族文化的自信( )

①来自于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

③ 自于对外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④是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9、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A . 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 B .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 . 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D . 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10、《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的播出(    )

①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说明中华文化优于其他国家的文化       ④说明中华诗词是最美的诗词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11、东阳木雕艺术品《锦绣中华》和《燕京八景》亮相 APEC主会场;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来华出席会议的部分经济体领导人和代表的夫人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和精髓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④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12、

下侧漫画让我们在笑意中感悟到(    )

A . 传统文化不合潮流 B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 . 传统文化在创新传承 D . 乐于奉献是传统美德
13、“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文化交流中要坚决支持本民族的全部文化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2016年9月30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群众音乐晚会在宜春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晚会由《烽火硝烟红土地》《万水千山永向前》《尾声》三个篇章组成。整场晚会主题鲜明、气势磅礴、催人奋进,既缅怀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又讴歌了荡气回肠的长征精神,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1)谈一下你对伟大长征精神的认识。

(2)时隔八十年,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长征革命活动?

(3)重温那段艰苦卓绝、彪炳史册的历史,你有怎样的感受?

2、

下面是初三某班两位同学在观看2016年春晚时,用手机微信交流的节目观感。请根据他们的聊天内容,回答问题。

六尺巷故事简介

康熙年间,宰相张英老家盖房子与吴家为宅基地发生纠纷,张家便写信给张英状告吴家,不料张英回信竟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读后深感愧疚,立即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也大为感动,也主动后退了三尺。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1)“风云”同学的微信说明了哪些道理?

(2)《六尺巷》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十五)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