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填空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以 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2、静静的考场中,我们能听到自己书写的声音.现在,将你的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写字,你听到的书写声有什么不同吗?写下你的感受: ,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3、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4、亚运会游泳比赛的泳池中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摄像机,它的镜头相等于一个 镜,它拍摄的游泳馆的顶棚比实际位置要 一些(选填“高”或“低”).
5、超市货架上有一种桶装食用调和油,标有“2kg/2500mL”字样,该油的密度是 g/cm3 . 将这瓶油用去一半后,油的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密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如图所示,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 .
二、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正在进站的火车
B . 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 . 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 . 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
B . 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
C . 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哪位熟悉的朋友,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 “高声大嗓”指的是响度大
3、为了在学校实验室测出一颗小螺钉的质量,小华同学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
A . 直接测出这颗小螺钉的质量
B . 先测量出50颗相同小螺钉的总质量,再算出一颗小螺钉的质量
C . 多次测出一颗小螺钉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
D . 测出小螺钉和铁块的总质量,再测出铁块的质量,然后相减即可得出螺钉的质量
4、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 . 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 . 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C .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 . 用橡胶做汽车轮胎
5、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同时在玻璃表面发生反射.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
A . 反射角逐渐减小,且反射角总与入射角相等
B . 反射角逐渐增大,且反射角总与入射角相等
C . 反射角也逐渐减小,折射角逐渐增大
D . 反射角也逐渐减小,且折射角始终比入射角小
6、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对下面所列的六个成像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
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④放大镜中看到的像;
⑤电影银幕上的画面;
⑥海市蜃楼的奇观.
A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 . 属于直线传播成像的是①②
C .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④⑤⑥
D .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③
7、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 b 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 . 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 . 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8、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 .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 .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给出物体AB及像A′B′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的大致位置.
2、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3、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分析图象乙可获得的信息有: (填一条即可).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 是15.00cm.
(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 (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
(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 (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3、为测金属块的密度,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物质 | 密度ρ/kg▪m﹣3 |
铜 | 8.9×103 |
铁 | 7.8×103 |
铝 | 2.7×103 |
(1)对放在 桌面上的天平进行调节,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填“左”或“右”).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实心金属块的质量,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内,右盘放入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若把金属块放入装有30cm3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 .
(4)这种金属的密度是 g/cm3 , 合 kg/m3 .
(5)查表可知,组成此金属块的物质可能是 .
五、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
1、小明从家长出发到商场去,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1)用具体数据分析说明小明骑车的路程可能是图中哪一段?
(2)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3)小明从家到商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2、铝球的体积是400cm3 , 质量为810g,问:
(1)该球时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在空心部分装满水后球的总质量多大?(铝的密度为2.7×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