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白血病等某些血液病患者治愈的唯一希望,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血细胞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 细胞生长 B . 细胞分裂 C . 细胞衰老 D . 细胞分化
2、采取以下措施对塑料大棚蔬菜产量影响最小的是(  )

 

A . 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B .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 .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D .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3、下列不属于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

A . 具有遗传与变异现象 B . 具有细胞结构 C . 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D . 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4、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闭合,这种现象说明牵牛花(    )

A . 生活需要营养 B . 能进行呼吸 C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 能够运动
5、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 B .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 仙人掌的根系非常发达 D . 青蛙冬眠
6、从镜箱取出显微镜后,对光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让遮光器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④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的视野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④②① D . ③①②④
7、巴斯德巧妙设计曲颈瓶,证明了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他采取的主要科学探究方法是(    )

A . 观察法 B . 调查法 C . 实验法 D . 测量法
8、显微镜下观察到装片上印有“SW”字样,该字样在装片上实际存在方式是(    )

A . B . C . D .
9、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通光孔,细准焦螺旋,观察到图象结果如图所示,所用物镜镜头最长的是(    )

A . B . C . D .
10、有关生物的生活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栖息地是指生物运动的空间 B .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 .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 D .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1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

A .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 .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 . 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 . 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12、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A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 B . a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 B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 D . 细胞进行分裂时,C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13、关于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遗传物质首先经过复制 B . 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内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 C . 细胞分化使细胞体积增大 D .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结果
14、关于墙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有了茎和叶的分化 B . 分化出运输水和养料的输导组织 C . 靠孢子繁殖后代 D . 生物体结构上比小球藻高等但比油松低等
15、既是光合作用原料,又是呼吸作用产物的一组是(    )

A . 有机物和氧气 B . 二氧化碳和水 C . 有机物和水 D . 二氧化碳和氧气
16、关于种子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根茎叶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B . 松鼠的叶多呈针状或鳞片状,根特别发达,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 C . 银杏的果实中含有种子 D . 吕乐西瓜和青州蜜桃植物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17、肾蕨的蕨叶背面常有的褐色斑状隆起结构中,产生的颗粒是(    )

A . 孢子 B . 花粉 C . 种子 D . 果实
18、下列关于叶的徒手切片的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将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②把新鲜的叶片平展到载玻片上③选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④用手捏紧双面刀片迅速切割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③①④② D . ②④①③
19、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 . 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C . 可以提高空气湿度 D .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0、以下关于细胞分裂,分化及生物结构层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先加倍然后再平均分配 B .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 . 癌细胞是一种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 D . 羊和草的结构层次是不同的
21、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 . 白天和夜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强 B . 白天和夜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 C . 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 D . 白天光合作用弱,夜晚呼吸作用强
22、200米以下深海中,一般找不到绿色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 . 压力太大 B . 没有阳光 C . 温度太低 D . 缺少二氧化碳
23、如图,取甲、乙大致相等的新鲜枝条分别插入装有等量水溶液的锥形瓶中,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并调整天平,使之达到平衡,然后移到光下.一小时后观察天平,发现天平(    )

A . 仍然平衡 B . 向左侧倾斜 C . 向右侧倾斜 D . 不能确定
24、农作物被洪水淹没后,需洗去作物上泥沙,称作“洗苗”,“洗苗”的主要目的是(    )

A . 清除污泥,避免遮光 B . 清除洪水带来的污染物 C . 保证叶片气孔的畅通 D . 防止作物受压倒伏
25、“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是(    )

A . 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B .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C . 降低噪声、调节气候 D . 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

请分析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问题:

(1)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2)图二是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其中控制物质进出结构是      (填序号).

图二所示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的叶肉细胞相比,没有      

(3)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 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从一个受精卵经过不断            产生的.

(5)从结构层次上分析,口腔上皮属于      

2、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横切面,据图回答:

(1)图中[1][2]属于      组织.

(2)[3]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      (上、下)表皮,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      的通道;

(3)[4][5]合称为       , 属于      组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4)[6]是       , 包括      等组织.

(5)平常我们看到的叶片是绿色,原因是      

3、

下列是五种植物体部分结构图,据图回答:

(1)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植物体结构名称填写在下面相对应的横线上:

[1]       ;[2]      

(2)上述植物中,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      (填序号),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标的植物是      (填序号).

(3)依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有      (填序号)依靠种子繁殖后代的有      (填序号).

(4)[4]与[5]相比较,在结构构成上的最大的不同是      

(5)与原核细胞相比较,这些植物的细胞最突出的结构特点是      

4、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参与了大棚黄瓜的生产过程,下面是他们在探究实验和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在对黄瓜幼苗进行移栽时,需去掉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      

(2)大棚内土壤板结黄瓜会受害,其原因是       , 因而栽种时要及时疏松土壤.

(3)在晴日的早晨,选取一健壮的黄瓜幼苗,将其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并扎紧袋口.

①在当日下午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棒伸入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请用反应式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表示出来:      

②上述实验结束后,再将透明塑料袋的袋口扎紧,在第二天早晨再次打开袋口,同样将一根将燃烧的火柴棒迅速伸入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原因是      

(4)晴朗夏天中午,农民通常采用揭开部分大棚塑料膜的通风口(俗称放风),使黄瓜产量得到提高,因为      

5、

选取三条长势相同且带有相同数量叶片的黄瓜蔓条,分别放置在盛有红墨水的密封的锥形瓶中,且标记A,B,C三组,在正常光照条件下,依据图甲所示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组装置的重量调至400克,然后每隔4小时进行测量并记录各装置的重量,其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回答:

测量数据(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一组

399

397

395

394

391

389

第二组

392

384

375

366

351

340

第三组

384

368

344

322

309

294

(1)第一组、第三组的测量数据对应的实验装置依次为: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将上述装置A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叶片,用黑纸片把该叶片的一部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然后放到光下照射,数小时,摘下该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然后对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清洗、观察,请你回答:

①将装置A放到黑暗处的一昼夜的目的是      

②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

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分析并作答.

(1)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可见钟罩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通过玉米叶片上的      散失出来的,该结构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      细胞围成的空腔.

(2)将装置内0点至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图,分析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时间段内植物主要进行      作用.

(3)6点﹣18点内,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4)若在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探究“玉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放在      (明亮、黑暗)的环境中,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若      则证明玉米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5)若用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       , 若       , 则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