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章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安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下列对陕西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有(    )

①地形种类单一      ②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④关中平原位于南方地区


(1)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陕北高原地域特征显著,体现其特征的有(    )

  ①窑洞内冬暖夏凉②信天游高亢奔放

  ③高原上牦牛成群④黄土地千沟万壑


(2)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 . 注入的支流众多 B . 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 . 水流速度快 D . 流经黄土高原区
3、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最根本措施是(    )  

A . 修建梯田 B . 植树种草 C . 开垦农田 D . 减少灌溉
4、下列省区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有(    )

  ①陕西②山西③黑龙江④西藏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5、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形容黄土高原“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这说明黄土高原(    )

A . 地势平坦 B . 沟壑纵横 C . 崎岖不平 D . 奇形怪状
6、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1)
A .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B . 它西起祁连山,东到太行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C . 该区域地跨的主要省区有晋、陕、宁、甘 D . 该区域的地表千沟万壑
(2)下列有关①②两条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①山脉的东侧是东北平原 B . ①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 . ②山脉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D . ②山脉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3)在图示阴影地区有一句著名的信天游歌词“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其原因是该地区(    )  

(3)
A . 河道纵横 B . 沼泽遍布 C . 冰川广布 D . 千沟万壑
(4)下列有关图中阴影地区生态建设的做法,正确的是(    )  

(4)
A . 陡坡地修建梯田,种植山杏 B . 缓坡地全部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C . 坡脚修挡土坝、护坡工程等,保持水土 D . 陡坡地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的人们创造了独特的高原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信天游是当地的民歌 B . 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的历史 C . 窑洞的建造成本低 D .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8、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最受欢迎的民居形式,与此有关的因素有(    )

  ①占地少,建造成本低,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②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塌陷

③窑洞是最坚固耐用的民居

④窑洞隔音、隔热、保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结合图中信息和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信息提取:活动小组首先开展了对黄土高原位置范围的研究,获得的结论是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乌鞘岭,南连      ,北抵长城。

(2)数据分析:将图中各监测点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的相应位置。从图表中数值的变化,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监测点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兰州

3.48

1.19

河口



龙门



陕县



(3)实验探究:下列一组图片展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各种影响因素(植被特征、降水特征、土质特征、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仔细观察后,填写你的探究结论。

(4)实践应用:为有效治理当地的环境问题,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你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写出两条即可)

2、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地跨                                          七个省区。(写简称)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高原)B       (山脉)

C       (河流)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是      ,造成这样的地表形态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章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