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七章第二课传媒的行程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在古代,对人们影响最大的传媒是( )
A . 广播
B . 书籍
C . 报纸
D . 电视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到汀南地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以上文化传播的途径属于 ( )
A . 商贸活动
B . 教育
C . 民族融合
D . 人类的迁徙活动
3、在学习了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之后,七年级(8)班的同学就文化传播展开了讨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小明:文化传播仅仅是通过我们学校的各门课程进行的
B . 小翔:只要有交往,人们总存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传播活动
C . 小力:文化传播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D . 小翠:文化传播有一些基本的途径,如商贸活动、旅游、学校教育等
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传媒的发展也不例外。以下关于传媒发展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 手势——印刷——符号——电子——网络
B . 动作——书刊——电子——印刷——网络
C . 语言——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D . 符号——文字——印刷——网络——电子
5、下列行为中,属于文化传播的有 ( )
①小明与远在美国的同学小强通过网络视频聊天
②小丽寒假时与父母一同去八达岭长城观光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进行文学创作
④小林所在的歌唱团去美国参加演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6、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突出,成为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的是 ( )
A . 面对面的交流
B . 学校教育
C . 商贸活动
D . 人类的迁徙活动
7、文化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知识与思想的交流更为深入广泛,是因为有了 ( )
A . 动作
B . 语言
C . 图面
D . 文字
8、在文字没有发明前,人们传递信息的途径有 ( )
①烽火 ②飞鸽③结绳记事④邮驿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9、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 . 知识的重要性
B . 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 . 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 . 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10、从2010年2月15日开始,“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分赴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演出,通过展示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与海外侨胞及外国友人共贺新年。下列对这种文化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这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志
④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11、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中的“买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这表明 ( )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了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江三角洲文化推动了该地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12、孔子提倡“仁”的思想,他成功地培养了三千弟子。 这说明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方式是( )
A . 教育
B . 大众传媒
C . 国家的统治政策
D . 人口迁徙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假如你是一名科普知识爱好者,现在让你为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初中生宣传科普知识,你会采用哪些媒体?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东部发达地区运用的媒体:
理由:
(2)西部欠发达地区运用的媒体:
理由:
2、藏彝走廊,尤其是两藏、四川、云南三省区的毗邻区域,既是汉藏两大文化板块的交会地点,又是走廊区域内民族大家庭活动的中心地带。古代民族在此沿着一定的路线迁徙数次,有些路线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地区之间交往的重要通道,在这些大大小小、或长或短的通道中,最著名的有两条:“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请运用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