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二十一)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huì      。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yǎn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xǐ      ;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qī      息。

2、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②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⑤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⑦青年人需要像唐朝诗人李白那样,既有“            ”的豪情壮志,又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生活信念。

3、解释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而此地与余近         ②家贫,无从书以观      

③子子孙孙无匮也         ④小未徧,民弗从也      

4、名著填空。

①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不平之音。“他”是      

②他没有到过海底,却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他因此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是      

③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他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他”是      

二、古诗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的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舍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舍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 , 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渡、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绩:刺绣纺织。④夏(xià)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母授四子书数句        ②儿幼不能执笔      

③无误,乃       

(2)翻译下列句子。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颦:皱眉。②挈:带领。③彼:她。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其里之丑人见而          ②闭门而不出      

③挈妻子而去之走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

(2)
A . 其里之丑人 B . 见而美之 C . 贫人见之 D . 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4)用一个成语概括为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二十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