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南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高三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 .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 . 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 . 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B . 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 .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 .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3H+═H2SiO3↓+3Na+
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X同主族,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Y与W核外电子数相差6,Z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Y,W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增 B . X,Z,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 . X,W分别与Y形成化合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D . Z,W分别与Y形成的化合物均可作为耐高温材料
4、制备(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常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
A . 通入过量Cl2:Fe2+、H+、NH4+、Cl、SO42 B . 加入过量NaClO溶液:NH4+、Fe2+、H+、SO42、ClO C . 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H4+、SO42、OH D . 加入过量NaClO溶液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O42、Cl、ClO、OH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 .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 . 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6、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侯式制碱法制纯碱 B . 海带提碘 C . 氯碱工业 D . 海水提溴
7、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B .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 . 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D . 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为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
8、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 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Cl B . 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C . 氯气的电子式 D . 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H3CH2Cl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B . 使用容量瓶配制100g 36%的NaCl溶液 C . 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D . 加热可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a2CO3
10、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 , 无Fe2+ B . 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 .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 , 无K+ D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11、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 SiO2 SiCl4 Si B . FeS2 SO3 H2SO4 C . N2 NH3 NH4Cl(aq) D . MgCO3 MgCl2(aq) Mg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 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D .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13、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
A . 等物质的量的H2O与D2O含有的中子数 B . 等质量的SO2和SO3中含有氧原子数 C .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 . 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利用Ca(OH)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两溶液

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Ksp(CaSO4

C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Na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2

A . A   B . B   C . C   D . D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讲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B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

A . A   B . B   C . C   D . D
16、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A . 观察Fe(OH)2的生成 B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 C . 实验室制取氨 D . 验证乙烯的生成
17、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2 2PbO+2SO2;③制粗铅:PbO+C Pb+CO;PbO+CO Pb+CO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 . 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 C . 将1mol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g碳 D . 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1molPb共转移2mol电子
18、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 , 不考虑其他杂质) 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 . 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 , 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 , 进入固体2 C . 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 . 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19、室温下,将0.05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50mL 1mol/L H2SO4

反应结束后,c(Na+)=c(SO42

B

0.5mol CaO

溶液中 增大

C

50mL H2O

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D

0.1mol NaHSO4固体

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 (Na+)不变

A . A   B . B   C . C   D . D
20、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

①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②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

③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实验小组经定量分析,得出如图所示沉淀与滴入氢氧化钠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 B . 滴加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C . 若另一种离子为二价阳离子,则a=10 D . 若将最终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其质量一定为6 g

二、填空题 (共4小题)

1、将晶体X加热分解,可得A、B、D、E、F和水六种产物,其中A、B、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物,气体E是单质F所含元素的氢化物.
(1)A能溶于强酸、强碱,写出A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B、D都是酸性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D溶于水得强酸,则B、D分子中除氧元素外所含另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室制取E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得的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则气体应从      (填“A”或“B”)通入.
(4)由各分解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推测X的组成类似于明矾,则其化学式为      ,若向X的浓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依次为                  
(5)取一定量的X晶体分解,若生成F 1mol,则必同时生成      物质       mol.

2、利用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生产硫酸和绿矾(FeSO4•7H2O)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图:

(1)沸腾炉中,硫铁矿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      
(2)接触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O2与O2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釜中,烧渣经过反应转化为溶液I和固体.

①烧渣中的FeS在反应中做      剂(填“氧化”或“还原”).

②溶液I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4)操作a的主要步骤是: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
(5)流程中,固体X可以选择硫铁矿(FeS2)或      ;当固体X为硫铁矿(FeS2)时,将溶液I与固体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FeS2+      +      ═Fe2++SO42+      

3、伪麻黄碱(D)是新康泰克的成分之一,能够缓解感冒时带来的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伪麻黄碱(D)的分子式为      ;B中含有的官能团有      (写名称).
(2)写出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D的反应类型为      
(3)B的消去产物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E,请写出 E的结构简式:      
(4)满足下列要求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结构;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的为      (写结构简式).

(5)已知:RCOOH .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苯和乙酸为起始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      
4、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仪器D的名称是      ,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      
(2)打开B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宜      (填“快”或“慢”).
(3)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 , 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      
(4)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      
(5)已吸收ClO2气体的稳定剂Ⅰ和稳定剂Ⅱ,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 所示,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      ,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南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