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七十九)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

1、阅读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ún yún(1)      众生,究竟该如何生活?历来众说纷yún(2)      ,莫衷一是。我比较欣赏农夫“春耕夏yún(3)      ,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的方式,与自然合一,张弛有度,yùn (4)      酿着生活与文化的甜蜜。

2、选出以下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 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1—2—4) B . “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这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2-21) C . 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多半天,我一文不名。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 D . 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2015一l0一27)
3、品味多彩生活,积累多彩诗文。

①客路青山外,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④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范仲淹《苏幕遮》)

⑤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            

⑥龚自珍《己亥杂诗》“            ”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4、名著阅读。

(1)“奇人”一般解释为:①以独特方式行事的人;②有某一项奇特技能的人或能力杰出的人。选出对《俗世奇人》中的“奇人”分析正确的一项。    (   )

(1)
A . 张大力是一个以独特方式行事的奇人,他力大没边,举起石锁后,老板耍赖不给钱,他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B . 酒婆是一个喝酒能力杰出的人,她能控制酒量,喝酒后能醉出与别人不同的姿态。 C . 苏七块是有奇特技能的奇人.他接骨技艺高超得令人惊奇;也是一个以独特方式行事的奇人,规矩很奇特,无论什么人看病得先拿出七块银元。 D . 杨巴是个行事方式特别奇特的人,人家做茶汤靠手艺,他做茶汤靠口才。
(2)

好封面画,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结合你的阅读思考,为《城南旧事》选择一幅最合适的封面画,并简述理由。

你选择哪个,理由是什么?

二、古诗文阅读(共1小题)

1、古诗文阅读

陶渊明:四海与丘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后家道中落,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描述外祖父:“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山”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再返回田园。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平叛。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冒险到达建康,担任刘裕参军。他写诗明志:“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义熙元年秋,他任彭泽县令,《晋书∙陶潜传》记载: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复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 , 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责,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宋文帝元嘉元年,他已贫病交加,但对江州刺史檀遭济馈赠的粱肉,他挥而去之。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答:“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虽然生活清贫,但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他在《与子俨等疏》中描写自己的情趣:“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遏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种快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他的笔下,田园生活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好一个“不乐复何如”!陶渊明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有这种热爱自然、怡然自得的精神品格,他能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晋书·陶潜传》记载:

    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间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率真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到了隋唐,陶渊明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北宋年间,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得到了选一步的巩固。欧阳修盛赞:“晋无文章,唯陶洲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评价“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已”;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注释】①弦歌:出任邑(县)令。②三径:常指归隐后的住所。③癯:瘦。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①妻子请种粳          ②简责      

②拳拳乡里小人邪         ④先生不知何人也      

置酒而招之         ⑥饮辄尽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
A . 吏白应柬带见    孔子云:何陋有?(《陋室铭》) B . 亦不详姓字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 . 赋《归去来兮辞》    屠奔倚其下(《狼》) D . 忘怀得失,此自终    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为文中画横线处断句。(用“/”断三处)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参考]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③起用;④出现,产生;⑤建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

(5)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评论陶渊明的?简要归纳,填人下面方框内。

(6)文中有三处提到陶渊明的“志”:‘猛志逸四海”,“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结合全文,简要写出陶渊明“志”的具体内涵。

(7)《读(山海经)》(其一)如何体现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同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这一点?请结合这首诗的词句加以品析。

(8)文章在介绍陶渊明时,为什么要多次引用史料?请简要分析。

(9)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自然平和”。陶渊明是“儒”是“道”’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儒家情怀】“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是:……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梁衡

  【道家风骨】“(陶)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乏穷,而心里很平静。”“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地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鲁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七十九)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