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的是(   )

A . 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 . 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C .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 . 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李鸿章→洋务运动 B . 魏源→戊戌变法 C . 孙中山→辛亥革命 D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C .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4、《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根据材料分析表明(    )

A . 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 . 帝国主义对中国有瓜分完成了 C . 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 . 编写《海国图志》 B . 洋务运动 C . 维新变法 D .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副对联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事件对人民的危害( )

A . 家庭暴力和失火 B . 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C . 鸦片输入 D . 烟草输入
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A . 军事技术 B . 政治制度 C . 科学技术 D . 文化制度
8、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

A . 李鸿章 B . 曾国藩 C . 左宗棠 D . 曾纪泽
9、20世纪初中国居民王某有四个儿子,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老大在天津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干活 B . 老二住在上海租界内 C . 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D . 老四参加了反清起义
10、历史课上,老师介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1861﹣1919年)“从少年时代就赴美留学,学习铁路专业”,他能受到这种教育应得益于(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11、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

A .   詹天佑 B . 侯德榜 C . 茅以升 D . 邓稼先
12、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暑假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先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 . 上海 B . 南昌 C . 南京 D . 遵义
1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俄国十月革命 C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4、一位美国记者赞叹到“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他说的“伟大奇迹”是指(    )

A . 秋收起义 B . 红军长征 C . 百团大战 D . 井冈山会师
15、“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长春 B . 沈阳 C . 北平 D . 上海
16、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百团大战 C . 平型关大捷 D . 淞沪会战
17、小郭同学看到一段材料“在1945年8月,我们的城市是最受全国人民关注的城市,因为它关系着举国上下的和平与安宁。”请你判断“我们的城市”是指(    )

A . 重庆 B . 南京 C . 北京 D . 上海
18、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最应该去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

A . 延安 B . 大别山地区 C . 徐州 D . 沂蒙山地区
19、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    )

A . 徐州 B . 连云港 C . 济南 D . 南京
20、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 .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什么?什么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条约中的哪一条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在近代,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举出其中两个代表人物,并说说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中国思想进步做出了贡献。结合图中的作品,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中的历史人物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

(3)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译著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是什么?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哪些进步的观点?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中“远征的原因”?

(2)诗中的“远征”结束的标志?

(3)诗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4)红军“远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5)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4、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了日本两次大规模的军事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写出两次侵略战争的名称及起止时间。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概要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称。(发生在本地的其他事例亦可)

(3)这两次战争的结果对中国历史各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4)从这两次战争的结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