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试卷(2)

年级:七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 皮肤感觉主要有四种,即触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B . 皮肤可感觉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等多种信息 C . 皮肤上的感受器的多少决定皮肤感觉的灵敏性 D . 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相同的
2、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水中倒影 C . 手影游戏 D . 树下阴影
3、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 . 耳蜗和前庭 B . 前庭和半规管 C . 半规管和鼓膜 D . 鼓膜和听小骨
4、

如图,与女性第二性征出现有关的结构是(  )

A . B . C . D .
5、如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是昆虫的发育过程和果蝇相同 B . 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 C . 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 D . 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6、一粒尘埃悄悄落在一只蟋蟀的背上,一条细长闪亮的丝线从尘埃中伸出,潜入蟋蟀湿润的身体。数日后这只蟋蟀成为塞满致命丝线的空壳.这些蟋蟀“杀手”最可能的繁殖方式是(  )

A . 有性生殖 B . 分裂生殖 C . 出芽生殖 D . 孢子生殖
7、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按如图嫁接,成熟后果实的味道是(  )

A . 甜的 B . 酸的 C . 又酸又甜 D . 有的酸有的甜
8、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A . 声音的响度 B . 声音的音色 C . 声音的音调 D . 琴弦的振幅
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M水平放置。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则(  )

A . 当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90° B .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C . 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D . 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上仍能看到反射光
10、下列四种生物中,其细胞结构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 . 细菌 B . 曲霉 C . 蘑菇 D . 酵母菌
11、如图为小亮在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到洛阳旅游时用照相机拍摄的牡丹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亮看到牡丹的叶子是绿色的,是因为叶子只吸收绿光 B . 小亮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牡丹,是因为光在牡丹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C . 拍摄时,牡丹在照相机镜头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D . 若要将牡丹的像拍的更大一些,则应将照相机镜头远离牡丹
12、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  )

A . 看到的鱼的前方 B . 看到的鱼的方向 C . 看到的鱼的上方 D . 看到的鱼的下方
13、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 . 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 . 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 . 实验中随着A蜡烛的燃烧,A蜡烛的像与B蜡烛仍然重合
14、如图是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都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B . 种子萌发时,图中D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C . 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E D . 玉米种子萌芽的外界条件需要适宜的水、温度、空气和光照
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 C . 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我们能闻到蛋糕的香味是因为,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      ,形成可传导的信号,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的      ,形成了嗅觉。

2、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曾大量漂浮死猪的情况,出现的漂浮死猪来自于黄浦江上游的浙江嘉兴。专家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其中一项就检查了猪链球菌。

(1)猪链球菌属于      (“细菌”或“真菌”)

(2)该生物是通过      进行繁殖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图表示某地男女身高增长速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是      (选填“男”或“女”)性身高增长速度的变化曲线。

(2)甲和乙在青春期出现的外表上的不同变化称为第      性征。

4、下图为眼球结构。

(1)图甲的晶状体相当于      

(2)某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如乙图的成像特点,需要佩戴      镜。

5、作图题

(1)

在如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2)

如图为发光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A’B’,作出该物体。

6、

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7、我市某县每年4月千亩桃花竞相吐艳,美不胜收.如图为桃树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桃树开花后要结出桃子,还要经历的重要生理过程是      及生长发育。

(2)桃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图二中①和②构成果实,①主要是由图一中      发育来的。

8、我市某县每年4月千亩桃花竞相吐艳,美不胜收.如图为桃树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实验桌上有A、B两个能正常使用且体积较小的手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一个金属刀,满足实验要求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细线若干,小明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能够传声.

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知下:

①将A手机放入塑料袋,用细线封口,手提细线,将装有手机A的塑料袋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且不接触容器.

②用手机B拨通手机A.小明听到了手机A发出的声音.于是小明认为:水能够传声.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      

2、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      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1)
A . 向纸板喷烟或雾        B . 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 . 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      

4、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英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四个烧杯分别贴上1、2、3、4号标签,在各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泥土,分别种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各实验变量及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温度(℃)

25

25

0

25

泥土干湿度

干燥

潮湿

潮湿

浸没在水中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不充足

种子发芽数(粒)

0

19

0

1

(1)实验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      

(2)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3)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      

5、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物体到凸透镜的

距离u/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v/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1

60

12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2

60

放大

①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某小组对促进植物开花是否与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有关进行了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方法:取水仙球茎24个分成两组。后按下表进行操作

组别

处理方法

对照组

水仙球茎不剥去鳞片叶,不加NAA,让其自然生长

实验组

剥去鳞片叶,仅取出花苞,共获18个,消毒后接种于加NAA(0.1g/mL)的适宜培养基上,每瓶接种一个

结果:实验组除个别瓶污染失败外,其余均在一周时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从科学性角度出发,本实验在分组时是否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进?

2、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以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试卷(2)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