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文博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 (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2、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

A . 《离骚》 B . 《论语》 C . 《道德经》 D . 《孙子兵法》
3、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被尊称成为(    )

A . 治水英雄 B . 人文初祖 C . 兵家鼻祖 D . 一代天骄
4、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

A . 晋文公 B . 齐桓公 C . 楚庄王 D . 秦孝公
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 . 半坡人 B . 北京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6、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 . 焚书坑儒 B . 八股取士 C . 设立太学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 . 陕西省 B . 云南省 C . 浙江省 D . 北京市
8、夏朝是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为(    )

A . 公元前2700年   禹 B . 公元前2070年   禹 C . 公元2070年     启 D . 公元前221年   嬴政
9、《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世袭制 D . 禅让制
10、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③处为(    )


A . B . C . D .
11、古人称宰相位高权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12、万里长城举世瞩目,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 西起玉门关,东到辽东 C . 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D .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13、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经济交流,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    )

A . B . C . D .
14、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是在(    )

A . 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 . 秦的统一 C .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 . 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15、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

A . 汉高祖 B . 汉文帝 C . 汉武帝 D . 汉景帝
16、《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下列历史事件,《史记》中不可能记载的是(    )

A . 大泽乡起义 B . 张骞出使西域 C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 大禹治水
17、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 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 .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8、“……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1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

③社会安定

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20、中国历史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前进,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汉时期

②夏商西周时期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④春秋战国时期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②③①

二、改错题(共5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2、顾恺之修筑的都江堰,至今流传着“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经验总结,是世界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3、道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4、医圣华佗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错误:       ;订正:       .

5、晓晓看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画了一幅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三、辨析题(共1小题)

1、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这个说法正确吗?请写出理由。

四、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战争和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1)根据材料一回答: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②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回答:

①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

②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上设置了什么官职?

③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先人”肩负友好和平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摘自习近平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

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的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材料三: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摘自习近平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的“先人”指的是谁?

(2)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大秦)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根据材料二完成这条当时把中国丝绸运往罗马的主要路线?

      ←西亚←中亚←西域←河西走廊←      

(3)请给材料三说说这条“中西陆上交通”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五、综合题(共2小题)

1、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图释改革】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狐


贺楼

【探究改革】

材料一: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1)如图中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

(2)表格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

(3)请你写出“秦国新法”的具体内容。(任写出2点)

(4)结合材料二,请你归纳图二的这场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5)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历程。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甲骨文出现于什么朝代?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是从哪个朝代开始?

(2)结合所学知识,为图二中纸的普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3)东汉时期,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说出图三这部书法作品的作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文博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