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

1、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划线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méng      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转,yōu      扬……

2、古诗文名句默写。

我们在古诗的苑囿漫步,享受着一幅幅美景:吴均带着我们去看“①      ,云从窗里出”的有趣山景;王维和我们分享“深林人不知,②      ”的宁静;李白记录了出 蜀途中所见“③      ,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秀美夜景;赵师秀描画出了黄梅时节特有的景致“黄梅时节家家雨,④      ”;刘长卿展示了“苍苍竹林寺,⑤      的 寺中晚景。

⑥《逢人京使》中诗人托人传语表达思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⑧俄国诗人普希金告诉我们: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锯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字词。

①能径寸之木              ②命于危难之间      

③此天所以资将军          ④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4、名著阅读。

(1)《童年》是以高尔基自身经历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书中人物个性鲜明,说说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制“罗网”方面独具才能;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这些描绘均出自法布尔的著作《      》,你能再描绘书中一种有趣的小昆虫吗?      

二、古诗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诗中一、二两句交代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两个词中可以看出?

(2)诗中三、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卫鞅变法

    孝公既用卫鞅 , 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 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qing):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孝公既卫鞅      ②恐民之不        

③令行于民期年         ④之十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②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3)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 ,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①垄上:田埂上。②诺:许多。③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④痴:此指入迷。⑤曷:通“何”,为什么。⑥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⑦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入学舍          ②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冕因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3)看了王冕的读书故事,你有何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九)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