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试卷(3)

年级:七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人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从受精卵的形成到婴儿的出生要经历的场所是: (   )

①卵巢    ②睾丸     ③输卵管    ④子宫   ⑤输精管   ⑥阴道

A . ①④⑥ B . ①③④⑥ C . ①⑤④⑥ D . ③④⑥
2、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 地球 B . 月球 C . 太阳 D . “天宫一号”
3、

吃桑叶的“蚕宝宝”(如图),在蚕发育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是(  )

A . 幼虫 B . C . 成虫 D .
4、素有“水果之王”之称的草毒(如图)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毒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草毒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

A . 种子繁殖 B . 有性生殖 C . 植物嫁接 D . 营养繁殖
5、在户外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 . 虹膜、鼓膜 B . 瞳孔、听小骨 C . 视网膜、耳蜗 D . 晶状体、半规管
6、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7、如图是绿色植物的传粉、受精过程及种子、芽和枝条结构示意图,以下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3中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①②③⑤ B . 乙图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膨胀 C . 丙图中的C将来发育成丁图中的a D . 图乙结构与玉米种子的唯一不同点是没有胚乳
8、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9、在暗室中,如果将一束红光和一束绿光分别从不同方向(如南北方向)同时射向同一株绿色植物,则植物在被照射处所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

A . 红色和绿色 B . 黑色和红色 C . 黑色和绿色 D . 黑色和黑色
10、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 .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 .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 . 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11、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 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 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2、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13、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得出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进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 . 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 . 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C . 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D . 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4、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容器中的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将容器右端抬高一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

A .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增大 B . 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C . 入射角不变,反射角增大 D . 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
1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 .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 .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 .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年龄不同,开花的季节和时间也不一样。冬小麦秋季播种萌发,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果,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必需的条件;美洲烟草在夏季日照时间长,植株高达3m一5m也不能开花,但生长在冬季温室中,日照时间短,植株高不到1m即可开花。

(1)从短文中可以得知,影响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和      

(2)播种的“小麦种子”是由      发育而成的。

2、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


3、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4、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      (近视/远视)眼的矫正。

5、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6、为测量水中的声速,人们采取了这种做法:将两只船相距10km停放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船上的人敲响放入水中的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另一只船上的人看见火光时开始计时,当用水中的听音器听见第一声钟声时停止计时,得出这两个时间差为10s,此次测量,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m/s,计算时忽略了火光传播的时间,这是因为这个时间比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时间      得多。

7、如图为男女主要性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则a主要功能是      

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A点观察到水中的点光源S所成的像处于B点位置,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A点的光路图。

9、“猴子望月”的故事家喻户晓,小猴子看见水中月亮之后惊呼“月亮掉水里了”,惹得众猴子争相捞月。如图所示,小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小猴子看见的水中月亮,用点B表示,请你画出小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要求画出真实的位置(用点C表示),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吸音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2、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3、某课外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3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盆底有排水孔),分别装潢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铡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3块,每个马铃薯块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3个马铃薯块分别埋进小花盆的沙土中约5cm深。

③把3个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连续培植20天,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

培养条件

实验结果

温度

光照

水分

1

20℃

充足

适量浇水


2

20℃

黑暗

适量浇水


3

0℃

充足

适量浇水


(1)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      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      

(3)若要探究氧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组,你认为这一实验组的培养条件是      

4、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消失,只有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当入射角t≥       °时,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不能消失,无法出现全反射现象.请你猜想一条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光具座调整好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      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3中的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如图中是同一个胚胎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照片,请你观察并分析回答:

(1)照片甲和照片乙中的胚胎,哪一个发育时间长?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2)结合照片说出从受精卵到早期胚胎再到胎儿这一过程中,是怎样获得营养的?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请作图说明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3、近年来,我市区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试卷(3)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