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月份)

年级:高三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到了21世纪,人们不仅要求吃好、用好、穿好,还要求玩好。一些有远见的农艺家,地将很多农场改建成农业公园。

②照片上的塑像,实为废铜烂铁之作,系艺术家,用废旧的下水管道、螺钉螺帽、钳子扳手、铁锁铁锅等拼凑而成。

③“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丰年。”鼓楼是侗族村寨中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侗族人民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A . 别出心裁  别具一格  别具匠心 B . 别具匠心  别出心裁  别具一格 C .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D . 别具一格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B .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他带着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学习,俾昼作夜地工作,最终取得成功 C . 平时这欢腾的爱笑爱闹的小伙子,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时之间竟变得期期艾艾地沉默起来 D . 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 , 命途多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3岁叙利亚男童艾兰在偷渡途中溺亡、伏尸海滩的照片震惊世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B . 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C .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D . 在各地各级学校中,用跑步处罚学生的老师比比皆是,但大多数人根本想不到学生会因为被罚跑而横遭意外。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 . 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 . 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D . 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二、快速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字内悟与字外悟

    书法上的悟大致可分字内悟,字外悟。这是从学习和创作两个阶段来区分的,两者缺一不可。字内悟,主要是以古人为师,通过长期的临摹,逐渐领悟并掌握书法的书写法则,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字外悟,是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从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书法学习中,要观其形、得其意,要写写想想,手摹心追。清代书法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这样说:“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无他,专心即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运用耳。”他主张临摹应学得精到,关键在于用心揣摩,认真领悟古人用笔、结体的方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出神妙之处。近代书画家沈尹默先生曾谈到米芾的《十七帖》,对米芾的“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不理解而感到疑惑:为什么米芾不说观其用笔处,而要说下笔处?后来恍然大悟,原来历代名家下笔皆用中锋。沈尹默用这个方法去发奋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渐能上手,心驰笔重。这是字内悟的很好例子,由此可见,向古人求法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边学边想,屡疑屡悟,有了悟才能有长进。

    字外悟与字内悟不同。清代书法家宋曹认为,书无完法,“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这就是从字内悟“入门得法”而转化为字外悟。“入”是为了“出”,能“出”方能创造书法艺术,创立“我法”而独树一帜。字外悟,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马马虎虎,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必须深入事物的本质,探索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理通神会,才能进入“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的高妙境界。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群丁拔棹、人舞蛇斗、雨漏屋痕、夏云变幻、江涛翻腾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都是字外悟的生动事例。

    字内悟与字外悟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沟通的。历代书法家都是不断从字内悟又从字外悟中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的。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就是善于妙悟的一个,他早年从周越学书20年但未能悟古人用笔之妙,所写的字死板呆滞,未能脱俗,后来得到张旭、怀素、高闲墨迹,才窥得笔法之妙,并进一步上求秦汉篆隶,乃悟古人用笔与笔意。他自己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缠绕,遂号为草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他从科斗、篆、隶中悟到草书用笔亦应向背分明,并非随意弄笔屈曲,这是字中悟。晚年他又云“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这也是字中悟。“余寓居开元寺之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这是字外悟。黄庭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好学善悟,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到了晚年,其笔力已是炉火纯青,臻三昧超妙之域了。

(节选自《文艺评论》,有删改)

(1)关于“字内悟”与“字外悟”,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1)
A . 字内悟与字外悟分别体现在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两个阶段中,两者先后有序,不能颠倒。 B . 字内悟是书法学习的第一阶段,它要求学习者从对古人书法的长期临摹中领悟并逐渐掌握书写法则。 C . 字外悟属于书法艺术的创作阶段,强调的是以造化为师,要求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进行临摹。 D . 字内悟与字外悟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升华与提高。
(2)在书法学习中,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手摹心追”的一项是(    )

(2)
A . 以前人字帖为楷模,在长期的临摹中体会领悟进而掌握书写法则。 B . 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等生活中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 C . 用心临摹,认真体味古人书法作品,找出神妙之处,善于总结规律。 D . 临摹字帖也要善于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获得领悟,取得进步。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A . 书法艺术创作就是要完全摆脱前人的影响,独树一帜,从而达到“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的最高境界。 B . 沈尹默先生在研究米芾《十七帖》时,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后来又在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体悟中找到了答案。 C . 历代书法家既主张字内悟与字外悟的不同,又强调两者的相通之处,从而在研究与创作中提高他们的书艺水平。 D . 黄庭坚善于妙悟,他从前人字帖与自然中体悟到了用笔的精妙之处,从而摆脱了周越书法“死板呆滞”的缺点。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寻骁骑卫事,参常遇春军务。下赣州,遂居守,拜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山东平,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明年参政陕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其冬,封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而帝心终善广洋,复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广洋少师余阙,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管领枢要,率以勋臣其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注】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

(选自《明史》)

【注】剖符:封建帝王对有功之臣分封、授官。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骁骑卫事知:掌管 B . 明年参政陕西出:外出 C . 通经史淹:深入 D . 率以勋臣其事领:处理
(2)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B . 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C . 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D . 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汪广洋仕途多舛。受杨宪的诬陷,被流放海南。直到杨宪被处死后,他才得到了平反,回到朝廷任职。 B . 汪广洋辅佐太祖有功,太祖称赞其擅长处理复杂难办的事情,并多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良、孔明。 C . 刘基为胡惟庸毒死后,太祖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太祖大怒,斥责他朋党欺君,将他贬谪广南。 D . 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

②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2、阅读下面的元诗,回答问题。

济州西湖

元 李綗

渺渺澄湖望不穷,画船曾驻夕阳中。

千峰倒映嶙峋碧,一水平铺潋滟红。

鸦背浮金归古戍,雁行如字写晴空。

玉箫吹彻游人醉,十里荷香送晚风。

【注】①李綗,元代济南人,曾任济宁知州。济州西湖,即马场湖,在济宁城西二十里老运河北,今己埋为平地。

(1)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简要概括西湖的景色特点。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③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鹃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            。”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对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还能说什么?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1945年6月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著名学者温源宁写过一篇印象记,起首便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那是1934年,温源宁写道:“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称得上辉煌,要加以逐一列举,人们将不得不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他以1912年5月出任内阁秘书开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他都已经得到了:驻美国公使(1915﹣1920)、巴黎和会代表(1918﹣1919)、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1920),并自1922年以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而现在是驻法国公使。有一次,顾博士还做过几个月代理国务总理。”

    50年后,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如果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这篇充满“溢美之辞”的小文的话,他也许会微笑。因为顾维钧比温源宁文中所写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经历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过更多的高职位。

    1986年,顾维钧在纽约逝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

    温源宁笔下让人“从惊讶开始以赞美告终”的顾氏履历还需要加上: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担任驻法、英、美等国大使;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

    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是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这场精彩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外务大臣贝尔福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于中国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踏入外交界那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一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顾维钧说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②巴黎和会是顾维钧外交生涯的高峰,塑造了他以后的外交风格。这种风格与其说体现了他个人的性格,不如说体现了他所代表的国家。他越过国际惯例和外交官俱乐部的默契,诉诸舆论和群众情绪。事实上,他将总体战的原则引入了外交领域,将绅士的交涉变成了群众的斗争。

(选自刘仲敬《中国外交的顾维钧时代》,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1)
A .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成就辉煌,在外交界声名远播,正是因为他的年轻有为而有幸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署名字的人。 B . 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极尽溢美之词称赞顾维钧,认为他是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家的典型,即使与西方世界的外交家相比,他也熠熠生辉。 C . 学者温源宁在一篇印象记中赞美了顾维钧的履历:驻美、英、法国大使,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位之高让人“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 D .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虽然位居后进,但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E . 顾维钧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来,一生在外交界纵横捭阖,屡建奇功,“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这样的评价他当之无愧。
(2)顾维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材料中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顾维钧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称之为“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杰出表现,简述原因。

(4)顾维钧生前备受人们称赞,死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亲临吊唁,他的一生之所以能够“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其人格魅力是一个重要原因。请给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仅仅是简单的制造者,相反创客善于挖掘新技术,努力把空想变为现实,在实践中学习新东西,并加以创造性地使用。在创客的时代,创造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但在越来越多加入创客的青年人眼里,也许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人引用安徒生的话:“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这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以上关于创客的各种描述,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创客?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达你对这些问题的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月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