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

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

③长江悲已滞,      。(      《山中》)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晚唐诗人杜牧以济世之才自负,其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在“七绝”《泊秦淮》中,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其诗云“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è      渎     pìn      请     毛骨sǒng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B . 今天碰到小学同学赵丽,她说有空要来鉴赏我近期的作文。 C . 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 D .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 , 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4、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卧右膝,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 . 其两膝相者          比:比较 B . 佛印绝类弥勒          绝类:极像 C . 神情与苏、黄不      属:相类似 D . 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5、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蒋门神,被林冲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 B .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 C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勇敢指证杀人犯。 D .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五猖会》,引文中的“青面”是梁山好汉杨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回山寨。其余十五个头领在寨中商议:“今番晁天王哥哥下山,不想遭这一场,正应了风折认旗之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这曾头市急切不能取得。”

(1)晁天王此次下山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文中说“遭这一场”指什么事情?

二、阅读与赏析(共4小题)

1、阅读理解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①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②,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③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④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⑤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⑥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⑦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曰:“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⑧。(选自《宋史·忠义·郭永》)

    [注]①缪:差错,假。②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③牒:授官的文书。 ④飨:以酒食款待。⑤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⑥游蠹:像蛀虫一样游荡。⑦文移:公文。⑧遑恤:无暇顾及。⑨遮留:拦阻挽留。

(1)下列句中的“于”与“文移有不便于民者”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苛政猛于虎也 B . 于梵天寺建一木塔 C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郭永多次根据法律节制丹州太守,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 B . 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他。 C . 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 D . 大谷人因为他治理得好感到安定,认为自从有县令起没有人比得上郭永。郭永调离时,县里的老少不让他离去。
(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以祖任丹州司法参军  为:        ②举牒还之    袖:      

知大谷县   寻:                 ④去数年      既: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②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

2、诗歌赏析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将第三句中“飞”改为“隐”更妥帖,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现代文阅读

精神拾荒三步曲

周国平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前一句好理解,“罔”即惘然,亦即朱熹所解释的“昏而无得”。借用叔本华的譬喻来说,就好像是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别人的跑马场,任人践踏,结果当然昏头昏脑。可是后一句,思而不学怎么就危险了呢?不妨也作一譬喻:就好像自己是一匹马,却蒙着眼睛乱走,于是难免在别人早已走遍的道路上迷途,在别人曾经溺水的池塘边失足,始终处在困顿疲惫的状态了。句中的“殆”字,前人确有训作困顿疲惫的,而倘若陷在这种状态里出不来,也真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遇见这两种人,我总不免替他们惋惜。我感到不解的是,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不妨说,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二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昧,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材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3)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现代文阅读
    ①海拔三千三百米。寄宿小学校的钟声响了。桑吉从浅丘的顶部回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那两层的曲尺形楼房是他刚刚离开的学校。
    ②这是五月初始的日子,空气湿润起来。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鼻子里只有冰冻的味道、风中尘土的味道,现在充满了他鼻腔的则是冰雪消融的味道,冻土苏醒的味道,青草发芽的味道。这是高海拔地区迟来的春天的味道。
    ③第一遍钟声中,太阳露出了云层,天空、起伏的大地和蜿蜒曲折的流水都明亮起来。第一遍钟声叫预备铃。预备铃响起时,桑吉仿佛看见,女生们早就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了,男生们则从宿舍、从操场、从厕所、从校门外开始向着楼上的教室奔跑。衣衫振动,合脚的不合脚的鞋子噗噗作响。男生们喜欢这样子奔跑,喜欢在楼梯间和走廊上推搡、碰撞,拥挤成一团跑进教室,这些正在启蒙中的孩子喜欢大喘着气,落座在教室里。小野兽一样,在寒气清冽的早晨,从嘴里喷吐出阵阵白烟。
    ④等到第二遍钟声响起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男孩们剧烈奔跑后的喘息声。
    ⑤第三遍钟声响起来了,这是正式上课的铃声。多布杰老师或是娜姆老师开始点名。从第一排中间那桌开始。然后是左边,然后右边。然后第二排,然后第三排。桑吉的座位在第三排正中间,和羞怯的女生金花在一起。现在,点名该点到他了。今天是星期三,第一节是数学课,那么点名的就该是娜姆老师。娜姆老师用她甜美的、听上去总是有些羞怯的声音念出了他的名字:“桑吉。”没有回答。娜姆老师提高了声音:“桑吉!”桑吉似乎听到同学们笑起来。娜姆老师又念了一遍:“桑吉!”
    ⑥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此时,桑吉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淡青色的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⑧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⑨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⑩ “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⑪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⑫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所以,他就在这个早上,在上学的钟声响起之前,跑出了学校。
    ⑬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⑭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1)从修辞和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2)请简要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主人公桑吉的形象特点。

(4)文章第③段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5)你认为“桑吉逃学了”和“一只虫草”这两个短语哪一个更适合做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三、作文(共1小题)

1、请以“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江阴市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