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3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7小题)
秋天,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翻开《千家诗》,“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聆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感受文学潜移默化的力量。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憧憬着自己的未来。秋天,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① , 人迹板桥霜。 ,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晏殊《破阵子》词中用待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 , 。”
⑤2016年1月,A国公然违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强行实施核试验,招致世界各国的一致反对,这必将让A国政权更加孤立,正所谓“ , ”。(填写《<孟子>两章》中的句子)
⑥《观刈麦》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 , 。
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的经典作品无不倾注作家对人类命运和生活的关注。阅读了近代学者 (填作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我们懂得了敬业与乐业是人类合理的生活;阅读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我们了解主人公 , 因家境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放鸭,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阅读了《傅雷家书》,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傅雷以家书对儿子的生活和 等方面进行指导的拳拳之心。
宋江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下《西江月》一词: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①“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宋江因何事被刺字发配江州?
②四句诗具体反映了宋江怎样的志向?因这诗,宋江的人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6年6月,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在天子岭静脉小镇中国垃圾与文化博物馆的一楼开馆。作为杭州首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图书馆,环保分馆将配置10万余册图书,主要涉及环保主题及生活主题,免费对市民开放。目前,环保分馆正在招募志愿者。假如你想加入这支志愿者队伍,你将如何推荐自己?请写明自荐理由。(不超过7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栀子花,旧庭院
喜欢一些开白花的灌木类花树,像茉莉、木槿、栀子……开起花来,一朵朵都是心思简静,悠然芬芳。
在南方,在乡下,一个女孩子,几乎都有一棵栀子花树伴她长大。五六月的初夏天气,乡村沉陷在疯长的绿色里,是一朵朵淡雅的栀子花来打捞乡村了。女孩子的日月过得都有仙气,是开门见花,闭户则花香缭绕。依花长大的女孩,长得也像栀子花一样素洁婉丽。
童年时,我家有一棵单瓣栀子,大伯家是一棵重瓣栀子,都是姑姑在出嫁前栽的。花树大了,开花了,我和堂姐刚好到了戴花的年龄。
那时候,还没起床,母亲已经将带露盛开的栀子花掐回来,就等我起床给梳辫子戴花。我坐在窗台边的椅子上,闻着花香,觉得晨晓潮凉的空气都有殷勤待我的情意。我戴着洁白的栀子花,穿着杏黄色的连衣裙,背着小书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觉得整个世界都好美。觉得自己是一只白色的蝴蝶,幻作了人形,来人间游览,处处都有新奇和感动。多少年过去,我一直觉得那一段时光最有人间的美意。
后来,母亲一时贪念,将家中的那棵栀子花卖给了村干部,移栽在新建的村办公楼的大院里,令我号啕。好在,南方水乡的女孩子,天生都是种花好手,我很快就从同学家里移栽了一根插枝。夏天的黄昏,一放下书包就去给花浇水,没几年,也开花了,而且是硕大的重瓣栀子。夏日,不论黄昏还是晨晓,看着一朵一朵的白花盛开,就觉得内心甜美。伴有栀子花的庭院,那才是世上一处端庄秀美的人家啊。
少年时读过一首古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读过就喜欢得要命,好像是算命,被人一桩一桩算得准,即使有过崎岖有过黯然,那一刻也是感慨欢喜。微雨的初夏,忙碌的母亲和奶奶们,还有依旧在庭院里不慌不忙吐露芬芳的栀子花,那就是我们的乡村我们的生活啊。
成家后,住公寓楼,住在楼上,养花不易。幸运的是住一楼的邻居家有个庭院,院子里栽有栀子花。我就有福气了,时常傍在阳台边,享受那摇荡蓬勃的花香,领受那饱满甜蜜的情意。后来,又贪心,终于抱回一大盆的栀子花,养在家里,一养多年。每出门,不担心家财被盗,其实也无甚家财,只是担心那栀子花无人照料。养花养到后来,就像养了一个女儿,一边欢喜,一边念念放不下。花开时节,一朵一朵的白蝴蝶落在绿叶里,或藏或现,或豪放或婉约地开。我们枕着花香入睡,浮游在花香里饮食起居,世事悠然 , 无哀无忧。
有一年,在北京的一处广场边,看到人卖花,其中就有栀子花。北京的栀子花是从花棚里移出来的,枝叶稀疏,花开胆怯,眉目之间甚是楚楚可怜。可能还是气候和水土的原因,养得不够丰润有神采。我彼时离家已有些日子,再见栀子花,如遇流落在此的故人,又感动又心酸。身边是一位西北长大的朋友,我问他,知道那是什么花吗?他一脸懵懂茫然。他说他们那边没有栀子花,也没有莲藕,没有芦苇,没有菱角……我听了,替她遗憾半天。我一直以为,有家的地方,就有栀子花,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栀子花。人总要在水气和花气里长大。
在苏州,在南京,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南江北,初夏路过人家的院子前,一路是栀子花的香气相迎相送,让人觉得,这尘世美好得每一分每一秒里都充盈着爱意。
我奶奶青年时守寡,中年时又失去了我的大伯,她自觉自己是个不幸的人,自此穿衣再不穿艳色,连从前的绣花鞋子也摁进了箱底。但是,却一辈子保持着戴栀子花的习惯。初夏的浓荫下,坐着一位身穿藏青色斜襟褂子的老人,他头发绕在脑后,绕成一个扁圆的髻,髻边斜插一朵栀子花。她颤颤走动在树荫下,一阵一阵的香气软软袭来。戴花的奶奶,有着观音一样的慈悲温和的美。
栀子花,开在南方多雨的庭院里,开在简洁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它多像一个素色的女子,没有遗世独立,也不轻易伤感。她只以一种温婉清美的姿态,将一种小格局的生活撑得格外饱满,撑得别具情味。(许冬林)
①开起花来,一朵朵都是心思简静,悠然芬芳。
②我们枕着花香入睡,浮游在花香里饮食起居,世事悠然 , 无哀无忧。
“够了”的快乐哲学
蒋勋
①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不是不BMW,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一点。
②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③就像宗教或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无欲无贪,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④这和“禁欲”不一样。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时间你,要人做到“无欲无贪”,所以提倡禁欲。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让你在欲望里面,了解什么是欲望,然后你会得到释然,觉得自在,就会有新的快乐出来,这叫做圆满自足。
⑤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会觉得赚得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塔店,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会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⑥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吧!
⑦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静静的,不想去惊扰别人似的。
⑧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⑨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①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挞店,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划线词“这”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②他不会觉得赚得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一窝蜂”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体现的思想与“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
②举咖啡店主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述在巴黎喝咖啡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举冰激凌老板的例子是为了论述自信的人有一种够了就快乐的感觉。
“够了”的快乐哲学
蒋勋
①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不是不BMW,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一点。
②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③就像宗教或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无欲无贪,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④这和“禁欲”不一样。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时间你,要人做到“无欲无贪”,所以提倡禁欲。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让你在欲望里面,了解什么是欲望,然后你会得到释然,觉得自在,就会有新的快乐出来,这叫做圆满自足。
⑤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会觉得赚得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塔店,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会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⑥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吧!
⑦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静静的,不想去惊扰别人似的。
⑧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⑨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一)
宝坻杜文端公(立德),德器厚重,人不见其喜愠之色。京师有无赖子,偶与驺卒哄①,乘醉随公舆②后辱詈③,公若不闻。无赖子随至邸第,詈不止。久之,公遣问曰:“詈可已乎?”无赖子归,酒既醒,或告以昨辱宰相,仓皇诣第谢罪,公慰遣之,仍予二金,令改行生理,无赖子感泣而去,岁时必至公门叩拜,卒为善人。予乡文定孙公(廷铨)、司寇高公(珩),居乡亦然,皆可为士大夫法。
(二)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④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他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⑤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注释:①驺(zōu)卒:掌管车马的差役。哄(hòng):吵闹。 ② 舆(yú):指车。③詈(lì):骂,责骂。④伧父(cāng fù):晋南北朝时,南人讥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⑤修刺:置备名贴,作通报姓名之用。
①酒既醒,或告以昨辱宰相,仓皇诣第谢罪。
②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四、作文(共1小题)
中秋节前夕,家住湖北某小区的老人收到一盒女儿快递来的月饼,老人诧异之余,当即给女儿打电话:“不就隔一条江吗,怎么还懒到要别人代劳?中秋节不回来算了,寄什么月饼?我和你妈妈又不缺月饼!”没等女儿解释,老人就挂断了电话。
对老人或女儿的行为,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