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


A .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 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 . 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 . 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 .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需要密封保存 C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 . 盐酸、氯化钠等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阴、阳离子
3、医疗上用的碘酒中,溶质是(  )

A . 水   B . 碘酒 C . 碘    D . 酒精
4、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

A . 花生油 B . 食盐 C . 白糖 D . 白酒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 B . 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 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 . 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 含CO32的物质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但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都含有CO32 C .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 .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7、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U形管中a、b液面出现高度差,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 . 硝酸铵 B . 蔗糖 C . 生石灰 D . 氯化钠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 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 .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 . 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9、如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

A

B

C

D

X

MnO2

NH4NO3

CaO

Na2CO3

Y

H2O2

H2O

H2O

HCl

A . A B . B C . C D . D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明矾可以净水 B . 双氧水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加快,是由于二氧化锰有催化作用 C . 沾满油污的餐具用洗涤剂清洗,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D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11、下列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能使水温度升高的是(   )
A . 硝酸铵 B . 硫酸铜 C . 生石灰 D . 氯化钾
12、下列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能使水温度升高的是(   )
A . 硝酸铵 B . 硫酸铜 C . 生石灰 D . 氯化钾
13、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常见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 . 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酒精擦洗 B .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 . 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 .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14、下列关于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乳化就是将油污溶解而除去 B .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 . 用醋洗去水壶里的水垢是乳化现象 D . 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无色透明的液体都为溶液 B . 矿泉水、牛奶、黄河水都是溶液 C . 所有溶质在溶液中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 . 5%的 NaCl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19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

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将2﹣3小粒碘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汽油,振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图是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的表示碘分子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的分布示意图(汽油分子没有画出),你认为       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2、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溶于汽油,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

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3、现有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往甲装置中的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过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按图乙进行实验时,发现小球胀鼓起来,如果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液体X和固体Y可能的组合是       

(3)在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将液体A滴入盛有气体B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倒吸入试管①中,则液体A和气体B的可能是        .

4、在新年晚会上,小洁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她将20mL水倒入装有20mL95%的酒精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后体积为VmL.再将一块手帕浸入该酒精溶液中,用镊子夹起手帕,点燃手帕,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1)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混合后的体积VmL       40mL(填“>”“<”或“=”)原因是       .

5、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我们借用如图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       .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填标号).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三、探究题(共3小题)

1、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

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

2、水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填序号).

(1)
A . 氢氧化钠 B . 氯化钠 C . 硝酸铵 D . 浓硫酸
(2)

小明去金牛湖游玩时,装了一瓶金牛山下的泉水,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

Ⅰ.进行操作①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Ⅱ.取适量清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振荡,发现有少量泡沫且有浮渣产生,

说明清水是硬水.

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免造成水体污染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Ⅳ.若用制得的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应量取      mL的水.

(3)能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3)
A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 . 水的净化 D . 水的电解.
3、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1)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1)
A . 面粉 B . 白糖 C . 冰块 D . 植物油 E . 硝酸钾
(2)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       mL;

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③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如图甲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4)如图乙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①P点表示的含义是      

②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1)请解释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可涂厨房中的      止痒.
(2)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3)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5)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填序号) (5)
A . 二氧化硫 B . 臭氧 C . 一氧化碳 D . PM2.5
(6)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6)
A . 不锈钢炊具 B . 橡胶手套 C . 纯棉围裙
(7)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      
(8)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H4NO3固体瞬间分解成N2O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反应方程式是      
(9)C90是制作某种锂虬池的原料,电池使用时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由      转化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苏州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