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9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7小题)
巍峨的高山,荫庇百样植被,万物生灵只是静默无言。因为他胸怀广大,谦虚在他那里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自然纯正。一个人可以不伟大、不高尚,也可以鲜为人知,但他一定要是个善良的人。远离了善良,你就会被自私狭隘裹挟 , 就会坠入嫉妒、仇恨的深渊,人生就会变得猥琐与卑劣。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
②千嶂里,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③ ,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 , 。”
⑤想取得学业的进步,要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 , ”,这话一点不假。
⑥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被挫折暂时打败、自暴自弃的朋友时,我们可以这样奉劝他(她),要相信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正如李白《行路难》中说:“ , 。”
阅读名著能拓宽视野,启迪人生。我们读中外作品,从《我的叔叔于勒》中的 ,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的身上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读 的《三国演义》,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诸葛亮赤壁之战借东风的过人谋略;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我们徜徉在《朝花夕拾》的世界里,了解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2016年4月23日上午8时左右李明在水北街遗失棕色公文包一只,内有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等证件以及钥匙一串。
李明手机:136****3177
工作单位:塘栖镇水北文化创意公司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毽子里的铜钱
琦君
①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②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换三个铜板,一块银元换三百个铜板。)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③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 “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
④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⑤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⑥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⑦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⑧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⑨铜钱在口袋里丁丁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⑩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11 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栉风沐雨,都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不安与难过→ →
①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 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②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 , 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在“诗和远方”中涵养文脉
①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在荧屏内外,收获掌声无数。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持续霸屏朋友圈。“有多久时间,没有提起笔来好好写一封信了?”节目甚至不断激发起观众提笔写信的冲动。
②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这段时间,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这些节目捕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自来水”。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传统的文化形式,何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即便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
③见字如面,睹物相思。确实,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最能打动人的无疑是那份最纯粹的情感。就拿写信来说,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诚。字如其人,不加掩饰地将自己完整地展现在对方面前,正是这种纯粹和真诚,更令人神往。我们会被画家黄永玉给曹禺写的信所感动,恐怕就是“心在树上,你摘就是”的直白。而歌手蔡琴写下的“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让人直叹“看哭了”,也正在于其真挚的感情。
④饱含书卷气,是这几档综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曾经有人问道,“为什么要学习古代诗词?”一个得到最多人点赞的答案是这样回答的:举个例子,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呀,好多鸟。”当你失恋时你低吟浅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更重要的是,随气质改变的,还有人的精神生命。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滋养心灵,扩展精神疆域,是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而这,恐怕正是“综艺清流”走红的另一个原因。
⑤很难说,这几档节目受到热捧,就意味着综艺节目的格局就此改变。但这至少证明,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只不过,传承文脉也需要大众传播的载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①这些节目捕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自来水”。(“自来水”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我们会被画家黄永玉给曹禺写的信所感动,恐怕就是“心在树上,你摘就是”的直白。(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中学生,如何用“直白”的语言产生感动的效果?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回答。)
材料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同时又受到市场欢迎的本土原创节目。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像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乃至《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都能够做到了一方面弘扬了传统文化,一方面引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思和探讨。
材料二: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效。这已成为时代的疾声呼唤。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一)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二)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①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
②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北宋】晏殊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③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④ , 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①槛(jiàn):栏杆。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③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
四、作文(共1小题)
除了备受关注的“空巢老人”之外,“空巢青年”一词近年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与“空巢老人”的被动独居不同,“空巢青年”大多是指主动选择独居并且单身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空巢青年”这个群体大都来自于社会最底层,来自于老百姓的家庭,他们都是最普普通通的人。可是“空巢青年”未必就是人生大树上永远的绿叶,也能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红花。
请根据以上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