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4小题)

1、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2小时内可到达京津冀80%的区域,预计2017年8月完工。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在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势将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标杆,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的首选承接地。据此回答问题。

(1)与北京相比,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选址河北固安的优势条件是(    )

(1)
A . 交通通达度高 B . 市场辐射面广 C . 品牌效应强 D . 土地成本低
(2)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至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会(    )

①缓解北京市内交通和人口压力②使北京市的就业率明显下降

③使固安县的城市化进程加快④使固安县的环境质量提高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2、

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下面图甲示意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图乙示意1978年—2015年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    )

(1)
A . 东北坡 B . 东南坡 C . 西南坡 D . 南向坡
(2)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    )

(2)
A . 南向冰川规模小 B . 南向冰川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C . 南向冰川位于向阳坡 D . 南向冰川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3)造成喀喇昆仑山西北坡冰川退缩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3)
A . 降水 B . 气温 C . 光照 D . 坡度
3、

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m。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建设军事碉堡——彼得堡罗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扩建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下图所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修建了多条水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军事碉堡选址于兔子岛是因为该岛(    )

(1)
A . 地质稳固,便于建设防御工事 B . 资源丰富,适于布局大量兵力 C . 气候适宜,适于长期屯兵驻扎 D . 四面环水,便于抵御外敌入侵
(2)除泥潭广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    )

(2)
A . 土层冻融 B . 地形复杂 C . 风大浪高 D . 丛林繁茂
(3)18世纪末图示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

(3)
A . 减轻水运压力 B . 缓解城市内涝 C . 营造旅游景观 D . 便于城区用水
4、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处。崇明东滩主要分布有3种典型植被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密,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强,扩散快。下图为1980—2010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

(1)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1)
A . 海浪侵蚀 B . 海浪沉积 C . 风力沉积 D . 流水沉积
(2)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2)
A .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 围海造陆 D . 海岸受到侵蚀
(3)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    )

(3)
A . 抗寒 B . 抗旱 C . 抗盐 D . 抗病虫害

二、综合题 (共2小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嫩低平原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是世界上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该地区土壤盐碱化是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有其特殊的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及生物作用因素。该区年均降水量为350—450mm。上世纪50年代,该区盐渍土面积为240万公顷,而据最新遥感数据表明,盐渍土面积为393.7万公顷。目前该地区正在进行世界规模最大的盐碱地生态恢复实验,“种稻改碱”是开发治理盐碱地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型灌区正在建设。下图示意松嫩平原西部局部地区。

(1)说明该地区盐碱地面积分布广的自然原因。

(2)简述盐碱地面积扩大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3)说出建设“北部引嫩总干渠”的作用。

(4)你认为在该地区大规模“种稻改碱”是否可行?说明你的观点。

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其西部沿海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其海岸地区常常形成浓厚的难以散去的海雾,但却无法形成降水。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70%的粮食依靠进口,是世界粮食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

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辛巴族人口的出生率很高,但目前人口仍然在锐减。

(1)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2)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3)说明辛巴族人口锐减的原因。

三、选做题 (共2小题)

1、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近年来,在旅游景区兴起旅游玻璃栈道,玻璃栈道都离不开高、险,伴着悬崖而生,除了体验险要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美景。身处玻璃栈道上精彩刺激,视野开阔,风景优美,群山秀色,一览无余。

分析旅游区玻璃栈道兴起的原因。

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俗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清末除一部分麋鹿被运往欧洲各地外,麋鹿在中国消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贝福特花重金把转运至欧洲各地的所有麋鹿全部买下,集中养在他的庄园中繁育,到1983年已经繁殖到255头。1985年,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首批22头)。麋鹿在百年之后重回故土。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野化训练并重归自然。为保护麋鹿,中国建立了四个麋鹿繁育基地,分别是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湖北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和河南原阳县麋鹿散养场。

分析麋鹿在野化训练并重归自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