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文综历史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1小题)

1、1973年,美国为缓和与欧日的经济矛盾,转嫁美国的防务负担,建议与欧日构建新大西洋宪章。对此,欧洲各国态度较为消极,而日本则犹豫不决。最终,该计划“流产”。材料主要说明(    )

A .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B .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 . 资本主义阵营已经瓦解 D . 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2、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    )

A .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 汉朝的中外朝制度 C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 .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3、“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    )

A . 追求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B . 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C . 体系宏大而缜密 D . 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4、

在下图时间轴的?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 改良蒸汽机逐渐推广 B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 欧美国家实现工业化 D .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5、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    )

A . 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 . 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 . 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 . 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6、“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    )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7、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    )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8—1962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66—1970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71—1975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

A . 开展“大跃进”运动 B . 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困难 C . 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D . 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8、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    )

图1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 . 缔结军事同盟 B . 坚持独立自主 C . 加强友好磋商 D . 结伴而不结盟
9、

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于2016年10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SDR货币篮子的最新权重如图。这反映的实质是(    )

A . 世界货币格局发生剧变 B . 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 . 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 D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0、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说:“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对此观点进行修正的是(    )

A . 相对论力学 B . 地质力学理论 C . 量子论力学 D . 光电效应理论
11、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肆意侵略扩张。最先遭受侵略并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是(    )

A . 西班牙 B . 中国 C . 埃塞俄比亚 D . 波兰

二、综合题 (共3小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汉武帝在位期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派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随着东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于公元1世纪时传入中国。……公元9~10世纪,中国的造纸技术又通过丝绸之路西传。

——摘编自《中国2007》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这些历史事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世界贸易额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并指出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古老国家”经济方面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世界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发展态势并分析原因。

(4)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指出材料四中“崭新的时代内涵”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琅玡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材料二: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物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举措,并指出秦统一的意义。

(2)分析材料二中“棘手的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相同点和最根本的不同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文综历史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