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 7.4认识三角形 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数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周长( )
A . 17
B . 22
C . 17或22
D . 21
2、下列长度的3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 1,2,3
B . 2,3,4
C . 6,6,12
D . 5,6,12
3、两根木棒分别为5cm和7cm,要选择第三根,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长为偶数,则方法有( )
A . 3种
B . 4种
C . 5种
D . 6种
4、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且∠FBD=35°,∠BDF=75°,下列说法:①△BDF≌△CDE;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DEC=70°,其中正确的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5、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相接,不能做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
A . 5cm,7cm,10cm
B . 5cm,7cm,13cm
C . 7cm,10cm,13cm
D . 5cm,10cm,13cm
6、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长不可能是( )
A . 1
B . 3
C . 5
D . 7
7、如图,△ABC的面积是2cm2 , 直线l∥BC,顶点A在l上,当顶点C沿BC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不超过点B)时,要保持△ABC的面积不变,则顶点A应( )
A . 向直线l的上方运动
B . 向直线l的下方运动
C . 在直线l上运动
D . 以上三种情形都可能发生
8、在下列各图的△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cm.
2、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C=12cm,BC=5cm,AB=13cm,则点C到边AB距离等于 cm.
3、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2x+3,9,则x= .
4、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1=30°,∠2=20°,则∠B=
5、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 , S△ADF , S△BEF , 且S△ABC=12,则S△ADF﹣S△BEF= .
6、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这一现象的原因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过点C作边AB的垂线段,并标出垂足.用刻度尺量出AB和C到边AB的距离,并计算出三角形ABC的面积.
2、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B的对应点B′.
利用网格点画图:
(1)画出△A′B′C′;
(2)画出AB边上的中线CD;
(3)画出BC边上的高线AE;
(4)△A′B′C′的面积为 .
3、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B的对应点B′.
利用网格点画图:
四、综合题(共3小题)
1、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AD、BE相交于点F.
(1)△ABC与△ABD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2)△BDF与△AEF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2、探究规律:如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的两点,C、P为直线m上的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
(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 与△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
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CB=8,点P与点Q分别是AB、CB边上的动点,点P与点Q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点B运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点B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如果存在某一时刻恰好使QB=2PB,求出此时t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