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浙江省新高考选考考试地理试题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4小题)

1、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成以下问题。

(1)用电力代替煤炭输出会(    )

①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②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③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④增加输出地环境压力

  

(1)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   

(2)
A . 改善大气环境 B . 缓解交通拥堵 C . 减轻噪声污染 D . 减少交通事故
2、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2)
A . B . C . D .
3、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列问题。

4、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完成以下问题。

(1)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  

(1)
A . 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 .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 . 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 . 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2)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5、

  2015年2月11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枚人造天体。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1)
A . 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 B . 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C . 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 D . 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2)该人造天体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2)
A . 遥感技术 B . 虚拟现实技术 C . 地理信息系统 D . 全球定位系统
6、

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1)
A . 气旋,顺时针辐散 B .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 . 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 . 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2)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  

(2)
A . 甲地电闪雷鸣 B . 乙地北风劲吹 C . 丙地风雨交加 D . 丁地阴雨连绵
7、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 .   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 . 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 . 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 . 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8、

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    )

  

A .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 .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 .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 . 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9、

二孩是指育龄妇女生育的第二个孩子,下图为2015年我国某城市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

   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不大

   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

   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0、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 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④⑤
(2)图示区域(    )   

(2)
A . 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 . 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 .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 . 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11、

河南省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居全国前列。下图为河南省某食品集团产业联系简图。完成以下问题。

(1)影响面粉加工企业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1)
A . 交通条件 B . 环境状况 C . 原料 D . 劳动力 
(2)从工业生产过程来看,图中肉类加工与食品制造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    )   

(2)
A . 生产协作 B . 商贸联系 C . 科技与信息联系 D . 资金与技术联系
12、

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   

(1)
A . 冰期 B . 间冰期 C . 温暖期 D . 寒冷期
(2)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   

(2)
A . 养分循环加快 B . 污染程度减轻 C . 水热条件变差 D . 生产潜力下降
13、

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洪涝灾害多发 B . 土地荒芜严重 C . 河流落差大 D . 流域面积广大
(2)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   

(2)
A . 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B . 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 . 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D . 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14、

下图为我国2015年软件业收入前十位省(市)统计图。完成以下问题。

(1)2015年下列省份软件业收入增长额最大的是(    )   

(1)
A . 陕西 B . 浙江 C . 辽宁 D . 广东
(2)图中可以反映出(    )   

(2)
A .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 B . 软件产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明显 C . 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增速快于西部 D .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于东部
15、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1)
A . 高温变质 B . 侵入冷凝 C . 高压成岩 D . 喷出冷却
(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2)
A . 风蚀作用 B . 水蚀作用 C . 溶蚀作用 D . 风化作用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特拉维夫高度集中了以色列大部分高科技产业,许多全球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设有研发中心,被称为“世界第二硅谷”。

(1)图中A城市冬夏季节的气温特征是      ;该城市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主要成因是      

(2)意大利多火山,火山灰为当地种植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该地      和柑橘等园艺作物种植较多。2017年3月16日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来自      层的岩浆流入积雪,引起强烈爆炸。

(3)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数十万难民背井离乡,经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B      海峡进入欧洲。欧洲吸引叙利亚难民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4)高新技术产业在特拉维夫集聚,说明这种布局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2、

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图1)及重庆市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A是      ,该主体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

(2)宁夏彭阳县曾经植被稀少,如今通过造林工程,该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2%。这使大气降水后,地表水下渗重      ,导致      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弱,生态环境改善。

(3)图中B      (名称)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渭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冬季风较弱时,加之居民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增多,易发生雾霾天气。

(4)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3、

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图1)及重庆市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三、加试题 (共2小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单位:mm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6-9月占全年比重(%)

540.0

901.0

273.0

90.9

材料三: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平均渔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

(1)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2)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3)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

(4)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

(5)甲地是所在国花生主产区,分析降水特征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6)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7)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单位:mm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6-9月占全年比重(%)

540.0

901.0

273.0

90.9

材料三: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平均渔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

(1)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2)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3)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

(4)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

(5)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6)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通过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

材料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1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图2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图3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1)与游牧相比,阐述定居后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3)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4)根据图3用实线绘出观测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通过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

材料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1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图2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图3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4月浙江省新高考选考考试地理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