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1、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公元前3世纪早期秦统一全国 B . 康熙四十年时康熙皇帝40岁 C . 辛丑年过后十年是辛亥年 D .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抗日战争胜利
2、

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图1是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 B . 图2是隋朝时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 . 图3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D . 图4是唐朝时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3、下列观点属于魏源的是(    )

A .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译夷书始 B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 .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D .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4、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A .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 . 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5、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是上海(    )

A .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 .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6、

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

A .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 .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7、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 .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 . 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 .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8、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A . B . C . D .
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雅典。可能遇到的场景是(    )

A . 观看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 B . 国王任命陪审法庭官员 C . 妇女参与公民大会的表决 D . 公民大会决策重大事务
10、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股思想的杰出代表是(    )

A . 莎士比亚 B . 但丁 C . 达•芬奇 D . 伏尔泰
11、《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 . 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12、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清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为此,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建立了(    )

A . 欧洲联盟 B . 世界贸易组织 C . 欧洲共同体 D . 亚太经合组织

二、判断题 (共6小题)

1、史实:商鞅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无疑远比他的武功更为重要。…公元前350年,“开”(废除之意)回之阡陌。…他废除了⑨的固定的占地制度(井田制)…而代之以单位面积可以不同的更为灵活的制度。                    ──《剑桥中国史》

推论: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

A . 正确 B . 错误
2、史实:“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裁而天下无所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推论:皇帝处于独尊的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A . 正确 B . 错误
3、史实:所载的货物包括上等丝绸,刺绣和其他奢侈品,作为在航程中赠送给当地统治者的礼物,……但是就朝廷而言,在这种交往中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程度的远播到海外。

──《剑桥明史》

推论: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以宣扬国威为目的大规模远洋航行,扩大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

A . 正确 B . 错误
4、史实:辛亥革命对徐州(当时的行政称谓多以铜山县为代表)的影响是巨大的,武昌城头炮响的第二个月,徐州的同盟会会员周仲修等人便积极响应。12月3日,以同盟会会员、铜山县自治研究所所长王少华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召开了铜山县各界代表会议,决定铜山独立,设立铜山县政府,宣布铜山光复。

──《徐州简史》

推论:徐州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

A . 正确 B . 错误
5、史实:“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推论:罗斯福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应对经济危机。(  )

A . 正确 B . 错误
6、史实:“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人民自由,他们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

推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公开干涉别国内政,他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 (共2小题)

1、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情境一: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分析:该情境的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情境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2)情境二: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分析:情境中“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发生的那一历史事件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上述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