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39小题)
1、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 .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 .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 .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 .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
B .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 .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 .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3、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 .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 .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 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4、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 . 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 . 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 . 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 . 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5、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 . 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 . 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 . 细胞的DNA含量
D . 细胞的RNA含量
6、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 . 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 .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 . 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7、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 , 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 . 静息电位值减小
B . 静息电位值增大
C .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 .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8、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 . 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 . 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 .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 .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 . 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 .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10、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④⑤
1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A . tRNA种类不同
B . mRNA碱基序列不同
C . 核糖体成分不同
D . 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1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 .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 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 . 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13、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 .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 . 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 .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14、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
A . 参与体温调节
B . 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C .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 . 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
15、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16、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 血浆渗透压降低
B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 .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7、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 .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 . 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 .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18、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 .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 .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 . 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 .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19、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 .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 .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 .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 .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20、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 .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1、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 . 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 . 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 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2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 . 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C .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 .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23、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 . 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 .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 . 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2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 . 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 . 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 .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 . 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2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6、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
B . 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 . 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 .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27、A、B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 . 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 . 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 . 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8、如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试剂 | 预期的实验结果 | |
A |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 双缩脲试剂 |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
B |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醋酸洋红 |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
C |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 健那绿 | 葡萄糖与健那绿作用,生成蓝绿色沉淀 |
D | 验证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 |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 由蓝变绿再变黄 |
A . A
B . B
C . C
D . D
29、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3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 Ⅱ内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
C .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 .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3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②可以进入C、D
B .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 .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①和②中的液体减少
D . 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32、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 . 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 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33、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B .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 .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 .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34、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35、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 .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 .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36、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 温度(℃) | 离子相对吸收量(%) |
空气 | 17 | 100 |
氮气 | 17 | 10 |
空气 | 3 | 28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 . 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
C .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 .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37、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是( )
A .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 破伤风
C . 过敏性鼻炎
D . 苯丙酮尿症
38、某同学进行了“倒插杨柳”的探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本实验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植物体生根和长芽的部位是一定的
B . 本实验结果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具有极性有关
C . 柳枝幼根和幼枝的生长状况体现了生物的应激性
D . 在柳枝中,生长素的运输动力是地心引力
39、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 . 在形成无籽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C .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 . 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细胞的分裂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
2、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 、 、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 (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TP进行第二次免疫, 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3、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 .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 种.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4、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5、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