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2014年底,亚航飞机坠毁,据猜测,客机为了避开暴风雨而绕过勿里洞岛的海面,却遇上强气流而坠海,飞机急速下降而坠毁.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你认为是(  )


A . 飞机上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B . 飞机下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C . 飞机上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变大 D . 飞机下方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变小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 . 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 . 人潜水时感觉胸口很闷 D . 两块玻璃板的表面用水浸湿,将两块合在一起,很难分开
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

A . 实验时,在玻璃管中混进了空气 B . 将玻璃管往上提起一些,但管口仍未离开水银面 C . 换内径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 D . 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
4、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身整体抬高离开水面,从而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A管的上端,如图所示,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高度(   )

A . 上升 B . 下降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晓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 . 晓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 . 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 C . 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 D . 牛奶压力的作用
7、如图所示,艾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和外界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A . 上升,降低 B . 下降,升高 C . 上升,升高 D . 下降,降低
8、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 . 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 . 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 . 钢笔吸墨水
9、如图所示,以下现象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A . 用吸管吸饮料 B . A管中水面上升 C . 两艘大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D . 乒乓球吹不下去
10、将A、B两纸片的上端提起,让纸片自由下垂,当向纸片中间用力吹气时(   )

A . 两纸片会向两边分开   B . 两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C . A纸片不动,B纸片向外飘开   D . B纸片不动,A纸片向外飘开
1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的是(   )
A . 用纸板盖住水杯,倒置后水不流出 B . 吸盘能吸附在墙上 C . 台风能掀开屋顶的瓦 D . 用吸管喝饮料
12、如图,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皮碗对吸 B . 瓶吞鸡蛋 C . 纸拖水杯 D . 橡皮膜凸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个“卷”字用得恰到好处.风将茅草卷起来,这是因为屋顶空气流动速度      (填“大于”或“小于”)屋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屋外空气的压强      (填“大于”或“小于”)屋内空气的压强,产生一个向      (填“上”或“下”)的压力差,将茅草吸上去.
2、高铁站自启动以来,方便了市民的交通旅行,如图所示,乘客在站台候车时必须站在黄线以外,这是因为火车进站时,黄线内空气的流速      ,压强      ,从而产生一个向      (填“里”或“外”)的压强差.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意大利科学家      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一个标准大气压p0=      Pa.
4、如图是我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护航时的情景.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而不采用并排护航,这是因为当两船高速并排行驶时,两船之间的流体流速      压强      ,容易发生撞船事故.

5、如图所示,把一根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      ;若用力从B管中吸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      .(两空均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小欣和同学在街上玩,小欣发现街上有卖新椰子的.但是很奇怪的是,售货员每次在椰子上都是打两个洞,一只是用来插吸管的,另一只是用来干吗的呢?你能解释吗?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

某同学用硬度适当的塑料瓶、橡皮塞、有刻度的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滴入红墨水的溶液自制的一个简易气压计(如图),用它来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1)水面上方是空气,分析可知瓶内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

(2)该同学将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后,细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说明了       

(3)为了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除了要塞紧橡皮塞外,还应该注意       

(4)若在制作过程中选用了更细的玻璃管,其他条件不变时,液柱的变化       (选:“能”或“不能”)更明显.

(5)本实验用到了       法.

2、

如图是小明利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以       (填“针筒”、“活塞”或“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活塞向左的拉力F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对活塞向右的压力.

(2)某同学读出所用注射器的容积V,再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       (填“针筒”、“活塞”或“全部刻度”)的长度l.实验时测出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测力计读数为F.则此时大气压值p=       

(3)实验过程中若注射器筒中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漏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偏       

五、综合题(共1小题)

1、1654年,在德国某市的广场上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半球实验,该市市长让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只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当两侧的马匹达到16匹时,才将半球拉开,并发出巨大的响声.如图为同学们利用直径为D的压力锅代替空心铜半球模拟该实验的情形.

(1)著名的半球实验是在德国的         市进行的.


(2)如果当时的大气压值为P0 , 他们将压力锅拉开需要多大力?(用字母表示计算过程)

(3)实际用力大小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请说出你的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