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6小题)

1、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于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故该酶失去了活性 B . 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 . 这个实验证明结构并不一定决定功能 D . 这个实验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从根本上讲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2、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提高,大部分H+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 结构①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 C . 上述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电能→ATP中活跃化学能 D . 好氧细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
3、火鸡有时能孤雌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这有三个可能的机制:①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②卵细胞与来自相同卵母细胞的一个极体受精;③卵细胞染色体加倍.请预期每一种假设机制所产生的子代的性别比例理论值(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  )
A . ①雌:雄=1:1;②雌1雄=1:1;③雌:雄=1:1 B . ①全雌性;②雄:雄=4:1;③雌:雄=1:1 C . ①雌:雄=1:1;②雌:雄=2:1;③全雄性 D . ①全雌性;②雌:雄=4:1;③全雄性
4、研究人员发现甲、乙两种植物可进行种间杂交(不同种生物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子代).两种植物均含14条染色体,但是两种植物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两种植物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图所示.研究人员进一步对得到的大量杂种植株X研究后发现,植株X能开花,且A1、A2控制红色素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植株X有三种表现型,其中粉红色个体占 ,植株Y产生配子过程可形成7个四分体 B . 植株X不可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C . 图中①处可采用的处理方法只有一种,即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X的幼苗,进而获得可育植株Y D . 用①处所用处理方式处理植株Z的幼苗,性成熟后自交,子代中只开白花的植株占
5、如图为肾上腺素引起肌肉中糖原水解为葡萄糖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结构位于细胞膜上,为肾上腺素的受体 B . 肾上腺素没有进人肌肉细胞,但肌肉细胞发生了响应,响应之一就是糖原发生水解,产生葡萄糖 C . 肾上腺素没有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 D . 在升血糖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故结构①也可与胰高血糖素结合,进而起到升血糖作用
6、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B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 C . 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 . 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他们种群的大小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局部过程如图:

(1)衰老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      .细胞内由      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      从杯口进入,杯形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
(2)细胞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      .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      .由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于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失调症.研究发现,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该类疾病,这是因为细胞自噬能      
(4)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科学家在研究液泡与自噬的关系时,以野生型酵母菌为对照组,以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为实验组,在饥饿状态下,      酵母菌细胞中出现自噬泡大量堆积现象.
2、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将60只兔随机分为6组,A组经超低温处理跟腱20条移植给C组,B组经普通低温处理跟腱20条移植给D组,E组在常温下处理跟腱20条移植给F组,一段时间后C、D、F组小鼠体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C组

63.94

0.18

D组

72.94

0.28

F组

85.38

0.38

(1)本实验因变量是      ,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学上相当于      ,其中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细胞,是由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其成熟部位是在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4)免疫系统的功能有      
3、科研人员对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金花茶所处生态环境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首先对三处原始林群落(A、B、C)进行了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然后对23年前被破坏后的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

物种丰富度(种)

生物量(g/m2

植被类型

A群落

B群落

C群落

D群落

E群落

乔木层

22

23

20

3.5

1.3

灌木层

27

21

31

39.2

8.7

草本层

26

33

15

65

15

(1)调查群落中植物的物种数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的关键是      ,取样的方法有      .若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      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      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      
(2)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收获D、E群落全部植物后,按照      分类后,测定生物量,从上表结果分析,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      群落.
(3)金花茶的发现填补了茶科家族没有金黄色花朵的空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对物种的保护措施属于      
4、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植株的高矮性状由基因D、d控制,正常叶和缺刻叶由基因B、b控制.用高茎红花和矮茎白花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控制花色遗传的这对基因      (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对实验结果中花色性状进行分析,      (填“能”或“不能”)否定融合遗传.A、a基因与D、d基因的遗传      (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代高茎粉花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2)F2高茎红花植株有      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科研人员欲研究D、d与B、b基因之间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利用某高茎正常叶植株M进行单倍体育种,经过            两个阶段可获得四种表现型的二倍体植株,若其比例约为:高茎正常叶:高茎缺刻叶:矮茎正常叶:矮茎缺刻叶=3:7:7:3,则说明其遗传      (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让M自交,理论上,后代矮茎缺刻叶的比例为      

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共1小题)

1、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科学家欲从果园的葡萄上或土壤中分离这种酵母菌,操作如下:
(1)制备酵母菌培养基要进行倒平板操作,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2)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      .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3)将自然界中采集到的葡萄带回实验室,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然后将瓶中的液体用涂布器涂布接种于以木糖为唯一      的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获得能利用木糖的多个酵母菌      .实验中所用培养基按功能属于      培养基.
(4)若要检测土样中的酵母菌含量,应采用      法.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基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土壤溶液稀释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各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人0.1mL稀释液,经1适当培养后,6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2、7和5,据此可得出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      个.

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共1小题)

1、Bt基因即是苏云金芽胞杆菌(Bad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基因,因其表达产物Bt毒蛋白杀虫效果好、安全、高效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杀虫基因.如图为培育转Bt基因苗的基本操作过程.

(1)Bt基因可从构建的Bt基因组文库中获取,也可以从其cDNA文库中获取,从前者获取的基因      (填“含有”或“不含有”)启动子.若利用PCR技术从cDNA文库中获取Bt基因(基因序列未知),需根据Bt蛋白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引物的序列可以有多种,原因是      .在PCR体系中需加入其中的      (填“全部”或“任意1种”或“其中2种”)引物,若Bt基因序列已知,则引物的序列通常为      种.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为了方便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作为运载体的Ti质粒应含有      基因,其中      是驱动基因转录的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而能帮助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序列称为      .图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      
(3)步骤Ⅳ中产生的细胞团称为      ,步骤Ⅳ和Ⅴ过程要注意控制培养基中      的浓度比例,以便获得幼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