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22小题)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通过特定的文化活动可以发挥文化的作用
③人们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彻底根除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东西
②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积极进取
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浓浓乡情
④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①流行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应大力弘扬
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
③大众文化必须面向祥众、反映群众呼声
④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展大众文化。
(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建立新的联系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就能正确改造社会
④站在人民立场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①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②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③发挥文化产业的支柱作用
④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①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说明客观事物都是意识的派生物
③正确地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④符合先有意识后有物质的世界观。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总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③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是由一个运动的人物形象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组成的汉字“冬”(如图,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该设计体现了( )
①意识能直接创造出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事物
②艺术作品是对原有素材相加的产物
③艺术创作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改造
④卓越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综合的思维方法。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历史性 ②认识受实践水平和能力制约
③真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 ④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复性。
①为认识活动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②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③促使人们更加认清自己当前的智能局限
④有助于人类摆脱实践的束缚去寻求真理。
(2)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以部分的完善提升整体功能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住事物的主流。
①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克服困难的信念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④同一是差别和对立的前提。
①正确对待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和改造规律
③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④正确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推动作用
③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客观依据
④先进的意识能够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材料一 工匠精神的内涵
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 ① |
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 ② |
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 ③ |
工匠精神的目标: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 ④ |
材料二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我们也承认,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比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一一大国工匠的缺失。同时缺失的,还有工匠精神。
近年来,H市山城区坚持“统筹发展、提升求进”总基调,按照“突出一个引领、抓好四项重点、强化四个支撑”发展思路,围绕“生态宜居宜业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功能完善、品位提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城市形象的提升除了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更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塑造新型市民。自去年以来,山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系列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和文明创建活动,挖掘了有如全国道德模范李应喜一大批模范典型。这些道德模范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正能量,激励了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了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