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嚱(xū)  秦(sài)  石(zhàn)  抚(yīng) B . (fú)    崔(wéi)  岩(chán)  血(shǔn) C . 嗟(zī)    猿(róu)  岩(luán)  流(pù) D . (hè)    喧(huī)  飞(tuān)  回(yíng)
2、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 .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D .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3、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    )

A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 B .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 C .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D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
4、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 .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 . 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 . 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 .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 .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 . 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 . 本长安倡女 B . 使快弹数曲 C . 送客湓浦口 D . 转徙于江湖间
7、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迁:贬官,降职                         青衫: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 B . 善才:指琵琶师                           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 C . 管弦:指音乐                             铁骑:身披铁甲的战马 D . 教坊:唐代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击节:打拍子
8、下面对《琵琶行》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二句以景物渲染悲凉气氛,十分精彩。 B . “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形象、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C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句写出了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心情。 D . “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显示了琵琶女所演奏乐曲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身外的一切。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万里悲秋常作客 B . 巫山巫峡气萧森 C . 百年多病独登台 D . 艰难苦恨繁霜鬓
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这部古典长篇小说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一生中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对社会上的种种黑暗有所认识,从而为他对《红楼梦》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C . 《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再次描写了贾府的环境,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照应前两回的内容,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D . 曹雪芹从事《红楼梦》的创作,全书未成而病卒。《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使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到顶峰。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完成小题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的这一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意在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3)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作为贾府里的“老祖宗”竟然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孙媳妇谈笑,其作用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原阳秋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菜。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最后一道花色儿。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半尺高,婷婷袅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真想掐两棵。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一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偷。”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诚心找能找不着?”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贴个启事:寻找香菜主人?这也太可笑了吧?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是退休的老人家吧?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必须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一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您种的?”

    “嗯。”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找不着人。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还上班呢,特别忙。”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都是你放的?十二块。我是卖菜的?”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我不缺那点儿钱。”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她赶紧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这是原阳秋。”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这香菜……还分种类啊?”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不是特别忙么?你知道啥时候浇水?浇多少?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吃。”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还给您。”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哦。”她有些落寞。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不能太贪婪不是?碗米养恩,斗米养仇。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1)
A . 小说的首段写香菜有一股子傲娇劲儿,是一道低调的配菜,有了它,不仅菜的品相好,也多些微的精气神儿,这样写突出了香菜的特别。 B . 小说中“儿子”虽着墨不多,却是作者肯定的人物,他不肯去摘别人家的香菜,可以看出他的正直,也反衬出他母亲的自私和贪小便宜。 C . 小说注重写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在被老太太拒绝后,“她”有些落寞,继而责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充分展现了“她”的性格。 D .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暗示情节内容,为下文作铺垫,香菜虽然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但是模样俏,盆里的土还有点粘手的润,暗示是有人精心养的。 E . 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舒缓细腻的笔调,围绕“一盆原阳秋”叙述了“她”和“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邻里之间的融融温情。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太太”的形象特点。

(3)“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琵琶行》语段,完成小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琵琶女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每点不超过7个字。

(2)“春江花朝秋月夜”本是美好时光,诗人为什么此时却倍感悲伤?

(3)结合诗歌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1)概括诗歌颔联的内容,分析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分析尾联的修辞手法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默写(共1小题)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杜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      ,万夫莫开。(《蜀道难》李白)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      。(《琵琶行》白居易)

⑥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白居易)

      ,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杜甫)

⑧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李商隐)

⑨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白居易)

⑩大弦嘈嘈如急雨,      。(《琵琶行》白居易)

六、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