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巩固(共10小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夜深了,萤火虫向他们告别,飞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 B . 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 C . 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 D . 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痒酥      

3、填空。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体裁是      ,作者      。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概括出      这一主题。

4、选词填空。

①他       (情不自禁  身不由己)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

②他       (注视  凝望)着他那一片漆黑的世界,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

③每当听到人们这样       (夸赞  夸奖)他的影子,他总是告诉人们:“它不只是我的影子,它还是我的朋友。”

5、卞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有一年,香港举办的花卉展览,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②作为杭州市的参赛作品,“六和钟声”凝聚了半个多月制作人员的心血。③评委们认为,“六和钟声”获奖的原因是因为它构思精巧,形象丰富,最具江南特色。

6、汉语中经常出现叠词,叠词用得好,常使文章锦上添花。请在下面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叠词。

①从附近的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      地,闪着      的光。

②盲孩子孤      地一个人站在旷野上。

③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      的彩虹。

④他只觉得手心里痒      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

7、下列各句分别是从感觉的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

①还有鸟儿的叫声。          

②那光点渐渐地变亮了。他从没见过这样美丽的光。          

③他只觉得手心里痒酥酥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         

④微风送来阵阵花香。          

a.嗅觉  b.视觉  c.触觉  d.味觉  e.听觉

8、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那一夜,萤火虫陪伴他们玩了很久很久,      从手掌上飞起,给他们带路,走近一丛蔷薇花;      又落在手掌上,闪闪发光。

 ②影子告诉他,今夜      没有月光,      天上的星星又多又亮。

 ③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      从月光里来,      从灯光里来……”

 ④他      看见了太阳、月亮,      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

9、关于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B . 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C . 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D . 作者让“影子”跟盲孩子讲话、牵手,最后还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孩子,这些想像都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是胡乱编造出来哄骗小孩子的。
10、读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后回答:

①盲孩子很寂寞,谁来陪伴他?

②影子、萤火虫给盲孩子带来了什么?

③“这时候,从附近的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着幽幽的光”中“飘飘忽忽”起什么作用?

二、精段阅读(共1小题)

1、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

(1)解释词语。

  潺潺:

(2)找出选文中的叠词,并说出这些叠词的作用。

(3)概括两段的内容。

三、拓展训练(共2小题)

1、                                                                                           小树

    张三带着斧头在树林里走过,一棵小树拦住他,对他说道:“把这些树木砍个干净吧,好心肠的朋友,我希望你砍掉它们!它们不让我自由发展,太阳光照不到我的身上;伸展我的根子吧,我又根本找不到地方;我的四周没有一点儿风的声音,这些树木在我头顶上结成了一个地道的罗网。我告诉你吧,要不是它们挡着我,要是我能自由生长,一年之内你就可以看到我成为这地方的光荣和骄傲,我的友爱的树阴将要一直遮庇到山谷的左右两边。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如此,你瞧!我是灌木——就这么点儿高。”

    于是张三挥动着他的斧头,为朋友帮忙。他的好心肠没半点儿犹豫,他在小树的四周,开辟出了整整齐齐的一块地方。

    可怜的小树!它的胜利并没有存在多久,起初是炎热晒干了它的汁液,接着是挨到了大雨和冰雹的打击,最后,一场可怕的风暴,把它的枝叶吹折打落了。

    “愚蠢的东西,”小树听见附近有一条蛇说道,“你的毁灭是你自己招来的。如果你在树林的慈爱的荫庇下多栽培些日子,那么,无论炎热也好,大风也好,都不可能这样地逼上门来:你有老树保护你的安全。如果到了那些树木因为寿命已经结束,统统消失了的时候,这就轮到你一年年地成长,长到它们那样的高大,那时候你已经日积月累地锻炼得健壮有力,就不会有今日种种的祸害发生了。即使是再厉害点儿的风暴,你也经得住,也可以安然无恙。”

(1)文中加横线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2)联系全文,用“虽然……但……”为关联词写一句话,说明其他树木对小树是既有弊也有利的。

(3)蛇为什么说小树是愚蠢的东西?

(4)由这个故事总结出的教训是什么?

(5)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线的字注音。

荫庇(    )(    )

②安然无(    )

2、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就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了举拳头:“人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浇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1)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彼岸②屈从

(2)文中写了四个人,他们各自最宝贵的是什么?

有钱人:

有权的:

大力士:

作家:

(3)摆渡人认为作家的一声长叹比唱的好听,为什么?

(4)文中作家的真情实意来源于什么?说明了什么?

(5)本文是一则现代寓言,其主旨是什么?

(6)文章结尾,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用原文回答)

(7)文章最后把作家创作同摆渡联系起来,有何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