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 . 秦朝、隋朝 B . 秦朝、唐朝   C . 秦朝、宋朝 D . 秦朝、明朝
2、“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 . 对外开放 B . 经济繁荣 C . 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   )

A . 太湖流域 B . 钱塘江流域 C . 淮河流域 D . 黄河流域
4、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 . 《开皇律》 B . 《隋律》 C . 《唐律疏律》 D . 《宋律》
5、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6、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7、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 . 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 . 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 . 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 . 平定南方叛乱
8、某同学利用如图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9、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哪一个皇帝在位期间(    )

A . 唐太宗   唐玄宗 B . 唐玄宗    武则天 C . 唐太宗   武则天 D . 武则天唐玄宗
10、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A . 才能 B . 家世背景 C . 人品 D . 修养
11、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日本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④
1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    )

A . 郡县制度 B . 均田制度 C . 科举制度 D . 行省制度
13、纸币给商业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一位收藏家的藏品里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应该是(    )

A . 交子 B . 会子 C . 美元 D . 欧元
14、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 . 三国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1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出自一位明朝抗倭民族英雄之口,他是(    )

A . 戚继光 B . 岳飞 C . 韩世忠 D . 文天祥
17、民族英雄是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 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B . 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 C . 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D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8、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 B . 设立驻藏大臣 C .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D . 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19、某学习小组开展题为《明清时期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以下素材,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路线 ②清政府实行金瓶掣签 ③郑成功接受荷军投降图  ④抗倭英雄戚继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0、“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 . 君主专制 B . 重农抑商 C . 闭关锁国 D . 对外贸易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

目前,创新已上升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如今的中国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创新的热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的创新】

材料一:

材料二: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古代科技的创新】

材料四: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l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的总数还要多。”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科举考试”创立哪个朝代?并从依据材料二中概括为什么“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是顾炎武对哪一考试形式的评价?此时的考试 形式给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4)材料四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这项发明有什么作用?

2、九年级某班在以“我国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了以下表格,请你一起参与。

历史时期

对外交往状态

对外交往史实

交往通道

典型事例

汉朝

对外开放

陆路为主

丝绸之路

唐朝

海陆并举

1.①

2.鉴真东渡日本

宋、元、明前期

海陆为主

1.海上“陶瓷之路”

2.②

明中后期、清

④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2)在明清国力衰退后,我国出现了边疆危机,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试举一例。

(3)图中该④处的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4)由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3、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二:2015年9月8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时我国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的有利条件是什么?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民族是什么?

(2)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创立了什么行政制度?

(3)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哪个朝代,西藏就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

(4)清朝时,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措施?(至少写出两种措施)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认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材料二:如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在哪一时期?

(2)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答出其中两点就行)

(3)图片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

(4)从古代经济发展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