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材料一:1793年,皇帝作出指示,“此次英咭喇(英吉利)贡使到后,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但该贡使航海远来,初次观光上国,非缅甸、安南等处频年入贡者可比。”一道谕令称马戛尔尼使团应得到适当的礼遇和较好的款待。另一道上谕重申,应适当地、不卑不充地接待该贡使,以显示天朝的怀柔之恩。朝廷每天拨出5000两的慷慨款项来照料使团前往北京,而在使团运留京城期间,则每天拨款1500两作为款待费用。
材料二:在鸦片战争前,钦差大臣林则徐曾请美国传教士伯驾翻译了瓦奏尔的《国际法》中的三个章节,但还没有《国际法》的全译本,不懂国际法致使早期中国的谈判者犯了许多大错误: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轻易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平常的、无关宏旨的事情上拼死相争。美国传教士兼教育家丁韪良认为中国急需外交指南,决心翻译一部国际法著作。在中国助手的帮助下,他开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希望以此表明,有一些约束西洋人的国际关系原则,也希望他的译本能促使不信基督的中国政府承认基督教的精神。急于了解西洋外交的恭亲王,很急切地想知道国际法。
在美国公使封安臣的帮助下,丁韪良的译本于1864年呈递到总理街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商鞅变法以后直至秦亡,提到这一时期存在土地买卖的史料,仅有董仲舒的言论。笔者以为,董仲舒说商鞅变法后土地“民得买卖”,是以汉述秦,不足为据。查云梦秦简和天水放马滩秦简可知,商鞅变法之后奏国公私商业仍然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包括“臣妾”的买卖,但唯独没有土地买卖的痕迹。与此形成时照的是,放马滩秦简中有“可受田宅”的记载,这说明秦国的土地私有权尚不存在。云梦秦简记述了对“某里士伍甲”之家的查封情况,甲有房产、蓄臣妾,并非赤贫之家,查封账目亦细致全面,连“门桑十木”“牡犬一”都未透漏.唯独没有土地。这也说明,土地归国家所有。
——摘编自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中史料运用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国语”即满语,因在清代又叫“清语”;骑射既能在骑马奔驰中射中箭靶的中心,是满族的民族特技。“国语骑射”是满族在统一全国时的有力工具。入关前,皇太极指出:“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以异耶。朕发此言,实为子孙万世之计也,在朕身岂有变更之理。”入关后,随着政权不断扩大和汉人增多,专用满文出现了众多不便,统治阶层也认识到要实现对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的统治,就要转变思想,推崇汉族传统思想统治体系即儒家思想。并且,随着生产方式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以及大批满足人被授予官职,他们享有厚禄,逐渐养成了奢靡的生活方式。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积极地吸收儒家思想,把崇尚武力忍想逐渐过渡到“文治”。
——摘偏自王锺翰《“国语骑射”与满族的发展》
材料:从187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浴血残杀。普法战争后,统一德国的成廉一世故意选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尽情羞辱法国;于是一战后的议和条约当然也就在凡尔赛宫签订,法国痛宰德国,埋下德国在20年后挑起更大战争的祸根。二战后,法德在冷战的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1963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和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订了《爱丽舍宫条约》。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就外史政策进行磋商和协调;在防务政策以及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切实贯彻条约,两国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和部长级会议。这一条约使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标志着“法德轴心”的形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范缜(约450~515年)认为形(形体)、神(精神)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归于消灭。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范缜认为精神作用是活人的特有属性,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感知觉)和“虑”(思维),并指出两者的差别,认为“浅则为知,深则为虑”。范缜强调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加强自我修养,各守其职,各安天命。其著作《神天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摘编自潘富恩、马涛《范缜评传》